最低工資
基本解釋
最低工資,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其所在用人單位必須按法定最低標準支付的勞動報酬。 依據2004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最低工資規定》,最低工資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它不包括加班加點工資,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以及國家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的勞動者保險、福利待遇和企業通過貼補伙食、住房等支付給勞動者的非貨幣性收入等。
詳細解釋
基本概念
【中文表述】最低工資
【其它表述】法定最低工資
【英文表述】Minimun Wage, Minimum Salary
最低工資是國家政府或當地政府規定在特定工作時間內應得的最少工作報酬。
依據中國2004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最低工資規定》,在中國,最低工資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Labor Contract) 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最低工資不包括加班工資,不包括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各種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也不包含“包吃包住”費用。此外,廣東省的最低工資標準包含個人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勞動者依法享受法定休假日、帶薪年休假、探親假、婚喪假、生育(產)假、節育手術假等國家規定的假期,以及法定工作時間內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視為提供了正常勞動。 如果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工資低于最低工資標準,就會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者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差額。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照應付金額50%以上一倍以下的標準計算,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1]。
概念涵義
最低工資的概念包含以下三個涵義:
獲得最低工資的前提是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
最低工資標準是由政府通過立法確定的;
只要勞動者提供了法定工作時間的正常勞動,用人單位支付的勞動報酬不得低于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
基本要件
①勞動者在單位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
②最低工資標準由政府直接確定;
③用人單位支付的勞動報酬不得低于政府規定的標準。最低工資標準:是單位勞動時間的最低工資數額。它使最低工資有了計量基礎,也使最低工資標準化。
基本特點
1、最低工資保障范圍,不僅包括勞動者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且也包括勞動者贍養的家庭成員的生活需要;
2、最低工資數額由最低工資率確定;
3、最低工資只確定了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標準,它要求所有的用人單位在向本單位勞動者支付工資或通過勞動合同約定工資數額時,均不得低于最低工資率確定的工資標準,否則,約定無效,并按最低工資標準執行。
確定原則
協調原則;基本生活保障原則; 民主協商原則;分級管理原則。
構成成分
最低工資標準,通常應當包含以下三個部分:
1)維持勞動者本人最低生活的費用,即對勞動者從事一般勞動時消耗體力和腦力給予補償的生活資料的費用。
2)勞動者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
3)勞動者為滿足一般社會勞動要求而不斷提高勞動標準和專業知識水平所支出的必要費用。
確定程序
具體程序主要包括:
收集材料,擬定方案;上報備案; 變更與回復;批準與發布;調整。
最低工資:勞動者為企業提供標準工作時間的勞動而獲得的總的最低的勞動報酬
最低工資標準測算方法
一確定最低工資標準應考慮的因素
確定最低工資標準一般考慮城鎮居民生活費用支出、職工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職工平均公資、失業率、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可用公式表示為:
M=f(C、S、A、U、E、a)
M 最低工資標準
C 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用
S 職工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
A 職工平均公資
U 失業率
E 經濟發展水平
a 調整因素
最低工資的利與弊
利
保障工人薪資: 當社會的失業率居高不下時,工人面對裁員減薪的威脅下,沒有協商的能力,雇主有可能趁機將工人的工資壓低。有了最低工資,低收入人士就業就能取得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薪金。 維護工人的尊嚴: 最低工資可以解決部分雇主剝削工資的問題,還有利解決低技術工人工作時間長、工資待遇卻很低的「在職貧窮」現象,使他們免被歧視。維持社會穩定: 工人的收入增加,社會的消費水準亦可望隨之提高,有利於造成經濟繁榮。同時低收入人士的薪金有保障,有機會減少因低收入而衍生的社會問題,如自殺、犯罪、家庭暴力等。 各行業的職位增長: 最低工資對宏觀經濟的正面作用──工人的購買力改善能帶動各行業的職位增長。 淘汰無良企業,令同行的生存空間增加契機: 無良企業是藉著剝削員工來生存,尤其在經營內需市場的行業,無良企業的生存不但與同業分餅,更會令租金飄升,使同業的經營百上加升。它們的生存不但不會提供更多職位,還會令整個業界為應付飄升的租金而被逼削減勞工的薪金。為走出勞動力供求結構性失衡創造條件:最低工資標準的實施有利于刺激勞動者增加勞動供給。由于最低工資標準的實施,特別是全覆蓋型最低工資標準的實施,給勞動者正常勞動應該獲得的工資報酬設定了最低保障線,在既定的約束條件下,必然刺激勞動者增加勞動供給。 有利于扭轉經濟增長方式與經濟發展路徑:最低工資標準的實施有利于扭轉經濟增長方式與經濟發展路徑。相當長時期以來,我國不少地方基于對我國勞動力無限供給的假定,將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建立在低勞動成本的基礎之上,甚至走入“低技術陷阱”,形成了對低勞動成本的路徑依賴。
弊
最低工資是一種價格下限(price floor),但是其也有一定的弊端。其弊端之一是影響自由市場的運作;弊端之二是弱勢社群或將被犧牲:受最低工資的影響,雇主會傾向選擇身體健全以及技術較高的工人,無形中減少了弱勢社群在勞動市場的生存空間;弊端之三是最低工資標準可能讓勞力優勢難以發揮:政府對工資——市場價格信息的干預,可能會導致市場信號失真,通過最低工資法直接干預勞動力市場運行會導致勞動力資源的低效率配置,實行最低工資標準可能喪失一部分競爭優勢。
各國各地的最低工資
情況一覽
法定最低工資標準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