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計劃
基本解釋
歐洲伽利略計劃又稱為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是歐盟一個正在建造中的衛星定位系統,有“歐洲版GPS”之稱,也是繼美國現有的“全球定位系統” (GPS) 、俄羅斯的GLONASS系統及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外,第四個可供民用的定位系統,預計會于2014年開始運作。按照規劃伽利略計劃將耗資約27億美元,系統由30顆衛星組成,其中27顆衛星為工作衛星,3顆為候補衛星。建成后將為歐洲用戶提供更準確的數據,從而減低對現有GPS系統的依賴。2011年10月21日,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首批兩顆在軌驗證衛星由俄羅斯“聯盟”號運載火箭從法屬圭亞那的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伽利略計劃,實際上是一個歐洲的全球導航服務計劃。它是世界上笫一個專門為民用目的設計的全球性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與現在普遍使用的GPS相比,它將更顯先進、更加有效、更為可靠。按照規劃伽利略計劃將耗資約30億歐元,系統由30顆衛星組成,其中27顆衛星為工作衛星,3顆為候補衛星。衛星高度為24126公里,位于3個傾角為56度的軌道平面內。該系統除了30顆中高度圓軌道衛星外,還有2個地面控制中心。
國際參與
中國于2003年9月加入“伽利略計劃”,并將在往后幾年間投資2.3億歐元。[3]
2004年7月,以色列與歐盟簽訂協議,成為“伽利略計劃”的合作伙伴。
2005年6月3日,歐盟與烏克蘭草簽了一份協議,讓烏克蘭加入“伽利略計劃”。
9月7日,印度也與歐盟簽約,加入“伽利略計劃”,參與建設基于歐洲地球同步衛星導航增強服務系統 (EGNOS) 的區域增強系統。
2006年9月9日,韓國同歐盟簽訂了有關韓國參與伽利略計劃的協定。12月12日,歐盟與摩洛哥簽署了伽利略計劃的合作協議。
除此之外,不少國家如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挪威、巴基斯坦、俄羅斯等,也有可能加入“伽利略計劃”。
重要意義
伽利略計劃對于歐盟具有關鍵意義,它不僅能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還將為歐盟的工業和商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歐盟將從此擁有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有助于打破美國GPS導航系統的壟斷地位,從而在全球高科技競爭浪潮中獲取有利位置,并為將來建設歐洲獨立防務創造條件。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