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
2022-10-13
宮頸癌(cenical cancer)是發生于宮頸陰道部及官頸管內被覆上皮的惡性腫瘤,其主要組織學類型為鱗狀細胞癌(70%~80%),腺癌和腺鱗癌(15%~20%),其他少見類型有宮頸透明細胞癌、神經內分泌癌(小細胞癌)、肉瘤、惡性淋巴瘤及宮頸轉移癌等。
宮頸癌是嚴重威脅婦女生命健康的惡性腫瘤,是全球婦女中僅次于乳腺癌和結直腸癌的第3個常見的惡性腫瘤。在發展中國家是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的常見惡性腫瘤,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每年有50萬新增宮頸癌病例,25萬人因其死亡。宮頸癌發病率在我國女性惡性腫瘤中居第二位, 僅次于乳腺癌。據統計, 每年約有50萬左右的宮頸癌新發病例, 占所有癌癥新發病例的5%, 其中的80%以上的病例發生在發展中國家。我國每年約有新發病例13萬, 占世界宮頸癌新發病例總數的28%。
宮頸癌在我國居女性生殖系統腫瘤首位,死亡率居惡性腫瘤死亡的第7位。隨著宮頸癌篩查的開展,發達國家宮頸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明顯下降。
患病的高峰年齡為40-60歲左右。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宮頸癌的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宮頸癌發病率分布有地區差異,農村高于城市,山區高于平原,發展中國家高于發達國家。因此,有必要規范宮頸癌的診斷與治療。另一方面,宮頸癌的發生可通過對癌前病變的檢查和處理得以有效控制。西方國家的經驗顯示,宮頸癌的發生率在密切篩查的人群中減少了70%-9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