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腫切除間置空腸膽管腸吻合術
2022-10-13
囊腫切除間置空腸膽管腸吻合術用于膽總管囊腫手術治療。 目前膽總管囊腫已統稱為膽管擴張癥,是兒童膽道系統多見的先天性畸形。擴張的膽管呈球形、梭形,可以累及肝總管,甚至肝內膽管,多數專家傾向于認為胰膽合流異常是本病形成的重要原因。膽總管與胰管在進入十二指腸壁前提前匯合,由于缺乏Oddi括約肌的環繞,壓力高的胰液向壓力低的膽總管反流,反流的胰液在胰酶的作用下,使膽總管壁逐漸擴張形成膽管擴張癥(圖12.16.2.2.3.1-0-1,12.16.2.2.3.1-0-2)。另外,膽總管下端先天性狹窄或扭曲,膽總管壁發育缺欠,也可能是膽總管囊腫的誘因。
膽總管囊腫多伴有炎癥改變,嚴重時有膿性滲出物覆蓋。有時膽管壁有膽色素結石附著。由于囊腫的墜積作用,擴張遠端的膽管可以發生扭曲,加之本身的狹窄和退變,有時在術中甚難找尋。囊腫近端的膽囊管、膽囊被動性擴張。肝總管及肝內膽管有時也可發生不同程度的擴張。肝臟有膽汁淤積,嚴重時可發生膽汁性肝硬化,少數病例可發生癌變。膽總管擴張的類型可分為3型:①肝外型;②混合型;③肝內型。
膽總管囊腫切除、膽管腸吻合術是最為合理的治療途徑。Me Whorler1924年首次報道囊腫切除內引流術,但由于手術創傷較大,死亡率較高,這一手術未能得以推廣。直至1959年Alonro-lej再次應用一期囊腫切除術取得成功,1970年Kasai報道14例囊腫切除膽管空腸Roux-Y吻合術取得較好的效果,此后這一手術在世界各地得以推廣。鑒于囊腫切除術出血較多,特別在合并炎癥的病例,囊壁與門靜脈廣泛粘連,難以分開,在解剖過程中易造成大出血。為解決這一難題,Todani1977年及Lilly1979年分別報道在囊壁的外層與內層之間進行分離,然后切除內層囊壁,保留外層囊壁防止損傷門靜脈及肝動脈。在游離內層囊壁的下端時,應當仔細分離,盡量找出膽總管下端并妥為結扎,但應防止損傷異常匯合的胰管。膽腸吻合是以間置的空腸來實現,從而使膽總管囊腫的治療向前發展了一步(圖12.16.2.2.3.1-0-3A、B)。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