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視
2022-10-13
斜視為病癥名。又稱“風牽偏視”“雙目通睛”。指兩眼不能同時正視前方。可由屈光不正或神經損害引起的眼肌平衡失調或眼肌麻痹所致。臨床以內斜和外斜最常見。主要表現為一眼正視前方而另一眼卻斜向一側,眼睛轉動受限。麻痹性斜視常因復視而出現頭昏、惡心等癥;若為共轉性斜視,兩眼視力差別較大。
斜視是兩眼注視某一目標時,該目標的像分別投射在兩眼視網膜黃斑中心凹上,視覺沖動通過視路傳遞到大腦枕葉視中樞,融合成為一個單一的物像,這叫雙眼單視。兩眼黃斑周圍的視網膜上有許多類似成對的對應點,物像只有落在視網膜對應點上,才能形成雙眼單視。要時刻保持雙眼單視,兩個眼球的運動必須互相協調,密切合作。它是在大腦皮質視覺中樞控制下,通過兩眼12條眼外肌來完成的(每眼有6條眼外肌,上直肌、內直肌、下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這12條眼外肌中有的呈拮抗作用,如外直肌收縮時內直肌必須松弛。有的呈配偶作用,如右眼外直肌收縮時,左眼內直肌必須作等量收縮。有的呈協同作用,如外直肌收縮時,需上斜肌與下斜肌協同完成。大腦皮質視覺中樞協調兩眼球的運動,使分開的兩只眼變為一個功能單位。如果中樞控制失調,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不能同時注視目標,使視軸呈分離狀態,即一眼注視目標,另眼偏離目標,稱為斜視。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