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法
2022-10-13
攻下法為治法,又稱下法、瀉下、攻下、通里、通下。八法之一。指用具有通便、逐水、潤腸作用的方藥治療胃腸積滯、大便秘結、水飲積聚停滯病證的治法。凡是胃腸實熱積滯,燥屎內結,以及體內蓄水、冷積等邪實之證,而正氣未虛者,均可使用。分寒下、溫下、潤下等,除潤下藥較和緩外,其余多較峻烈,年老體弱慎用,孕婦和月經期勿用,無實結者不要輕易采用。下法包括通下、潤下、瀉下、攻下、逐水諸法。在針灸學中,是一種選用具有理腸導滯、分清泌濁的穴位,以通導大便、清除積滯、蕩滌實熱、攻逐水飲的治法。適用于胃腸實熱積滯、燥屎內結以及體內蓄水等邪實之證,而正氣未虛者。對年老體弱者應慎用,孕婦和月經期及病無實結者不宜使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