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發展歷史(互聯網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
網速度將會更快,帶寬瓶頸約束將會消除,互聯必然寬帶化,從而促進更多的應用在網上實現,并能滿足用戶多方面的網絡需求。
5)多業務綜合平臺化、智能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將成為圖像、話音和數據“三網合一”的多媒體業務綜合平臺,并與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公務、電子醫務、電子教學等交叉融合。十到二十年內,互聯網將超過報刊、廣播和電視的影響力,逐漸形成“第四媒體”。
綜上所述,隨著電信、電視、計算機“三網融合”趨勢的加強,未來的互聯網將是一個真正的多網合一、多業務綜合平臺和智能化的平臺,未來的互聯網是移動+IP+廣播多媒體的網絡世界,它能融合現今所有的通信業務,并能推動新業務的迅猛發展,給整個信息技術產業帶來一場革命。
中國互聯網發展歷程
第一次互聯網大浪潮1994年—2000年
從四大門戶到搜索
1994年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
1997年6月,丁磊創立網易公司;
1998年張朝陽正式成立搜狐網;
1998年 郵箱普及第一單網上支付完成
1998年11月騰訊成立 ,由馬化騰、張志東等五位創始人創立。
1998年12月,由王志東先生創立新浪
1999年 聊天軟件QQ出現,當時叫 OICQ,后改名騰訊QQ風靡全國。
1999年9月9日馬云帶領下的18位創始人在杭州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團
2000年1月1日李彥宏在中關村創建了百度公司
第二次互聯網大浪潮(2001年—2008年)
從搜索到社交化網絡
(博客、sns、論壇、微博)
2001年中國互聯網協會成立
2002年,博客網成立
2002年,個人門戶興起,互聯網門戶進入2.0時代。
2003年 淘寶網上線,后來成為全球最大C2C電商平臺;下半年,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寶。
2004年 網游市場風起云涌
2005年博客元年
2006年熊貓燒香病毒泛濫,名為“熊貓燒香”的計算機蠕蟲病毒感染數百萬臺計算機
2007年 電商服務業確定為國家重要新興產業
2008年 中國網民首次超過美國
第三次互聯網大浪潮(2009年—2014年)
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
(入口從搜索到各種各樣app分流)
2009年 SNS社交網站活躍,人人網(校內網)、開心網、QQ、等SNS平臺為代表
2010年團購網站興起,數量超過1700家,團購成為城市一族最潮的消費和生活方式。
2011年微博迅猛發展對社會生活的滲透日益深入,政務微博、企業微博等出現井噴式發展。
2012年手機網民規模首次超過臺式微信朋友圈上線
2012年3月今日頭條上線
2012年雙11阿里天貓與淘寶的總銷售額達到191億
被業內稱為雙十一的爆發點,這一年淘寶商城正式更名為天貓。2012年雙十一當日,天貓與淘寶的總銷售額達到191億,其中天貓達到132億淘寶也有59億。
2013年余額寶上線
2013年淘寶雙十一銷售額:350億元
2014年 打車軟件燒錢發紅包,滴滴快的巨資紅包搶用戶,“互聯網+交通”出行.
2014年阿里上市之后的第一個雙十一:571億元
2015年 首次提出“互聯網+”;
2015年阿里巴巴集團宣布當日雙十一銷售額達到:912億元
2016年,互聯網直播、網紅等熱詞“風靡全國”, 短視頻造就第一網紅papi醬!
2017年自媒體百家爭鳴,互聯網BAT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等紛紛砸金壓自媒體平臺,(百家號,搜狐號,網易號,大yu號、京東號、迅雷號等)
2016年天貓雙十一狂歡節成交額 1207億元 人民幣
2016年12月3日知識付費掘起,
2016年12月3日,喜馬拉雅FM中國第一個知識內容狂歡節,稱為“123知識狂歡節”,消費超過5000萬.
2017年微信推出看一看,搜一搜.
擴展資料:
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和特點:
1、手機上網比例首超傳統PC上網比例,移動互聯網帶動整體互聯網發展
2、互聯網發展從“廣”到“深”,網民生活全面“互聯網化”
3、支付類應用領漲,推動電商基因滲透更多線下消費場景
4、手機游戲異軍突起,帶動整體網絡游戲使用率逆轉增長
5、互聯網理財用戶初具規模,網絡金融服務創新潮涌
6、社交網站使用率持續下滑,社交元素與其他應用的融合已成常態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中國互聯網
互聯網歷史?
互聯網的最早起源于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該網于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為現代計算機網絡誕生的標志。
1983年,ARPAnet分裂為兩部分,ARPAnet和純軍事用的MILNET。同時,局域網和廣域網的產生和逢勃發展對Internet的進一步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A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NSFnet。NSF在全美國建立了按地區劃分的計算機廣域網并將這些地區網絡和超級計算機中心互聯起來。NFSnet于1990年6月徹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為Internet的主干網。
NSFnet對Internet的最大貢獻是使Internet向全社會開放,而不象以前的那樣僅供計算機研究人員和政府機構使用。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聯合建立了一個非盈利的組織―先進網絡科學公司ANS(AdvancedNetwork Science Inc.)。ANS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全美范圍的T3級主干網,它能以45Mbps的速率傳送數據。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干網都與ANS提供的T3級主干網相聯通。
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大略地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86.6-1993.3是研究試驗階段(E-mail Only) 在此期間中國一些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開始研究Internet聯網技術,并開展了科研課題和科技合作工作。這個階段的網絡應用僅限于小范圍內的電子郵件服務,而且僅為少數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提供電子郵件服務。
第二階段為1994.4至1996年,是起步階段(Full Function Connection)。1994年4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范網絡工程進入互聯網,實現和Internet的TCP/IP連接,從而開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務。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互聯網的國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個互聯網絡項目在全國范圍相繼啟動,互聯網開始進入公眾生活,并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1996年底,中國互聯網用戶數已達20萬,利用互聯網開展的業務與應用逐步增多。
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長階段。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