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風險:仿冒銀行貸款軟件,實則詐騙!信用卡安全
在數字貨幣的熱潮之中,犯罪分子趁機行動,通過偽造與官方APP界面高度相似的“山寨”貸款類軟件,以可以獲取銀行高額信用卡額度的話術,吸引用戶入局,欺騙用戶進行充值后,再以該應用程序正在升級對接各大支付平臺為由暫停APP運行,將資金凍結,將用戶拉入詐騙陷阱。
今年3月23日,記者調查發現,近期有一個名為數字信用的APP活躍異常。李文(化名)告訴記者,“不久前我接觸到了數字信用APP,推銷人員告訴我這是國家發行的數字貨幣,相當于虛擬信用卡,注冊激活就有信用額度可以提取、消費。我信以為真,就提交了身份證、姓名、電話號碼、銀行卡號等信息,然后花費了500元激活賬戶,但現在發現充入的資金無法提現,激活的總額度也無法使用。”
(來源:北京商報)
央行曾發布風險提示,數字人民幣不會在數字人民幣APP及銀行APP之外要求消費者提供注冊賬號、密碼、支付密碼等認證信息;應警惕仿冒應用程序和仿冒銀行信息,不要訪問或回復仿冒網站、電子郵件或手機短信息,避免感染病毒或泄露信息。
在“山寨”的數字人民幣APP之外,各類模仿或冒充銀行APP的虛假APP也同樣需警覺。消費者若存在貸款需求,應認準正規金融機構,選擇合規產品進行業務辦理,不要盲目聽信自稱“銀行客服”、“銷售”等的非專業人員
張女士從網絡上下載安裝了一款名為“A銀行”的APP并申請辦理貸款業務,隨后一名自稱“銀行客服”的人員聯系張女士,稱貸款資金已到賬,但“需充值才能解凍”。在該“客服”的指導下,張女士將2500元轉至“客服”指定賬戶,后續“客服”稱仍需更多資金,張女士表示疑惑并前往A銀行網點進行咨詢,發現該銀行并無此類貸款專用APP,也沒有貸款放款需要繳費解凍這一步驟,最終確定張女士所下載的“A銀行”APP為仿冒軟件。
(來源:央行官方微信公眾號)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