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金融開啟數智化新征程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數字經濟產業規模已穩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已超過40%。作為我國經濟核心的金融,數字化更是突飛猛進:數字人民幣試點領航數字金融加快變革、金融科技與大數據技術加速廣泛應用、數字金融產品和衍生產品創新蓬勃發展,時下,我國金融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浪潮已使中國金融邁上了新征程。
當前,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已居國際領先水平,金融行業和金融機構正努力踐行“數智化”轉型,金融科技應用先進可控、金融服務能力穩步增強、金融風控水平明顯提高、金融監管效能持續提升、金融科技支撐不斷完善、金融科技產業繁榮發展。主要表現為金融與科技實現深度融合、協調發展,人民群眾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因此我國金融的普惠性與服務質效顯著提高,實際上中國金融業已走上了高質量發展之路并且成就斐然。
首先,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已建立,金融科技成為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引擎。2019年8月,人民銀行出臺《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進一步增強金融業科技應用能力,實現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2019年9月到2022年9月,我國已有12家商業銀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還有5家商業銀行新設立了金融科技部。疫情防控期間,金融機構依托金融科技的創新支持,開通了綠色通道,實行了全線上審貸放貸等金融應急服務。過去3年,商業銀行積極打造一流數字生態銀行的同時,大型保險公司也紛紛提出“保險+金融科技”轉型新模式,平安產險推出平安科技和平安壹賬通,平安壹賬通還在短期內成功上市,這進一步鼓舞了金融機構設立金融科技公司的信心。不僅如此,證券、基金、第三方支付等機構紛紛著力研究應用基于金融云、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識別及其他新技術應用,使金融科技創新在金融行業得以加快應用。
其次,以數字要素驅動,使數據、科技與金融加速融合發展,實現了數智化下金融服務能力的顯著增強。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為構建數字中國提供有力支撐。金融機構積極落實“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以數智融合建設實現高效數實融合,讓千千萬萬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痛點”得到解決。建信金科公司官網顯示,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涵蓋金融機構、政府及公共事業、企業、通用四大領域,解決方案包括核心銀行云、雙錄、普惠金融、房產大數據、智慧政務平臺、智慧社區平臺、安心養老平臺、企業采購平臺、財務結算審核管理、云客服、快捷支付等38個項目。實際上,金融機構借助金融科技、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發展,使金融的商業化場景應用日益豐富,面對海量數據和復雜多變的情況,每個金融機構和企業都在積極建立即時感知、主動賦能、高效運行、智能監管、科學決策、精細化運營的AI決策大腦和經營管理數字化體系,從而加強了企業的金融韌性,使其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和效率、效益全面提升。
再次,依托數智化讓“以人民為中心”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新理念得到更好踐行。實際上,智能化創新產品更能把技術和商業模式深度融合,圍繞技術、數據、流程、組織四要素,商業銀行可自上而下,以客戶為中心,依托組織變革和文化建設,引導技術、業務、管理能力提升,實現經營管理模式的創新。同時又能自下而上,以技術賦能為支撐,回歸業務的本質進行優化與變革,構建數字協同生態,創造新價值。如商業銀行依此推出無界開放銀行,技術應用覆蓋人工智能、開源技術、5G應用等多領域,使科技公司與金融機構成為一體。我們看到無論是商業銀行、保險公司還是券商,紛紛進一步加大了科技的投入,2021年證券行業IT投入就增加29.5億元,人員增加19.7%,券商利用金融科技和大數據技術正在構造平臺能力,優化客戶體驗、促進生態合作。
最后,數智賦能金融創新,加速了數字人民幣的試點和應用普及。2021年以來,數字人民幣不斷擴大試點,中國成為率先推出法定數字貨幣的主要經濟體。金融科技與金融產品創新融合發展,也成為數字金融和數字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新引擎。中國金融業正在數字化和智能化浪潮中重塑金融生產方式,這將使整個金融行業服務效率大幅提升。而從“數字化”邁向“數智化”,依托數字人民幣推廣普及,金融產業將進一步以人工智能為核心,健全數據治理體系,打造專業高效的科技中臺,在金融科技應用創新引領下,金融企業也將在用戶體驗與業務能力上得到雙躍升。
(作者系經濟學者、《術說金融》作者、建行研修中心(研究院)課程設計管理中心主任)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