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助小微紓困解難
《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從中國銀行獲悉,面臨常態化疫情防控趨勢,中行加大線上“零接觸”服務力度,在今年先后推出“抵押貸(工業用房)”“E抵貸”“惠擔貸”等抵押類保證類產品,持續優化“信用貸”“銀稅貸”“外貿貸”等線上信用產品,聚焦場景生態,為客戶創造一攬子線上服務便利。上半年,中行累計為10萬客戶提供線上貸款近1700億元,以金融之力為小微企業保駕護航。
這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升級服務、加強普惠金融支持的一個縮影。
值得關注的是,普惠金融服務的覆蓋面這幾年正不斷擴大。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包括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余額55.8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1.8萬億元,同比增速22.6%。
銀保監會持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普惠金融工作,特別是小微金融服務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改革創新,同時強化監管引領,督促銀行機構不斷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幫助小微企業紓困解難,恢復發展,助力穩住經濟大盤。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繼續出臺各類舉措,強化小微金融服務。
就在9月,中國銀保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動產和權利融資業務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銀行機構應針對不同信貸主體需求,不斷改進動產和權利融資服務。開發各類融資產品,合理降低對不動產擔保的依賴,提升小微企業、民營企業金融服務質效。
6月,銀保監會召開會議,會議指出,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紓困解難、企穩恢復的金融支持,是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的重要任務,是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體現。
從總體上看,銀保監會在今年出臺了新一輪金融幫扶紓困政策。從效果上看,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繼續下降,這些政策在幫助困難行業企業紓困和穩崗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銀行層面,出臺了服務小微企業的舉措,著力提升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續性,以助力穩市場主體、穩就業創業、穩經濟增長。
例如,今年進出口銀行出臺16項措施,以小微轉貸款業務為主渠道增加信貸投放,推動風險共擔業務全面落地,提升小微直貸業務產品適用性和系統易用性;積極對接相關部委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助力小微外貿企業保訂單、渡難關等。
中行推出直達基層的“服務小微企業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30條措施”,通過建立健全的容錯安排和風險緩釋機制、做好資金保障和渠道建設、以科技賦能產品服務創新等舉措,“以點帶面”全方位提升小微企業服務質效。與此同時,中行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深圳、重慶、青海等多地推出支持小微企業抗擊疫情、紓困發展的具體舉措和行動方案,從政策資源、平臺對接、產品服務、特色場景、銀擔合作、減費讓利等多個方面解決小微企業的“急難愁盼”。
2022年1-8月,農發行累計投放普惠小微貸款372億元,支持小微企業2.68萬家。
同時,跟進小微企業融資需求,銀行主動減費讓利。
中信銀行一方面通過提升線上化水平和清舊控新提升資產質量等方式,持續壓降普惠貸款各項成本,并讓利小微企業。另一方面,中信銀行普惠貸款產品設置循環授信、隨借隨還等多樣的還款方式和無還本續貸線上辦理功能,單個客戶每次續貸最高可節省數萬元。
中行方面,主動推出多項業務連續性保障措施,通過展期、借新還舊、無還本續貸等多種方式給予受疫情影響暫時經營困難的企業金融支持。
在廣東,新市民張先生創辦了一家皮具商行,亟須新一輪創業資金的投入。中行廣東省分行為其發放了純信用個人創業擔保貸款。
為進一步提升普惠金融對就業的帶動作用,今年年初,中行推出了以“促就業”為主題的“千崗萬家”行動計劃,活動歷時65天,通過用工資金支持、就業撮合等方式,共支持56萬就業崗位,惠及2.6萬家企業。
今年以來,中行不斷支持就業創業、穩崗擴崗,制定下發“惠崗貸”服務方案,將“千崗萬家”行動計劃常態化、長效化;出臺支持“新市民十條措施”,全面升級創業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理財等多方面的綜合服務;推出“惠新共富”新市民普惠金融服務方案,優化個人經營貸、創業擔保貸款等個貸服務,助力新市民融入新城市、扎根新家鄉、體驗新生活、實現新夢想。
“小微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更加困難,同時小微企業又承載著幾億人的就業,影響著居民消費支出。從這個意義上講,支持小微企業渡過眼前困難,才能穩住就業,增加居民消費支出。”原中國銀監會主席、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理事長尚福林指出。
監管部門和銀行業機構攜手并進,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創造更美好的前景。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