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貸款增加1.25萬億元,同比多增390億元,8月信貸投放回暖債券存款民生銀行貸款額度
9月9日,人民銀行發布8月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量統計數據報告及8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
數據顯示,8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59.51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個和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6.46萬億元,同比增長6.1%,增速比上月末低0.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1.9個百分點。
8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4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5571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3萬億元,同比多增631億元。
8月M2同比增速繼續上揚,達到12.2%,較上月加快0.2個百分點。對此,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這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8月大規模留抵退稅繼續推進,退稅資金直達企業賬戶,這會直接增加企業存款,推高M2增速。二是當前基建投資發力,財政支出力度加大,8月財政存款同比多減近4300億元。同時,近期居民存款增速持續處于較高水平,儲蓄傾向較強。上述因素成為M2維持高位的“助推器”。
貸款方面,8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08.28萬億元,同比增長10.9%;8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25萬億元,同比多增390億元,環比多增5710億元,一改上月同比少增局面。
究其原因,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金融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張麗云分析指出,8月22日,人民銀行下調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同日又召開部分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引導國有大型銀行保持貸款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并優化信貸結構。8月24日,國常會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的19項接續措施,支持基建和房地產合理融資需求等領域。近期政策能動性進一步增強和貸款成本繼續降低,對實體融資供需起到較好提振作用。
從貸款結構上看,8月住戶貸款增加4580億元,較上月增加336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922億元,由上月下降轉為增長;中長期貸款增加2658億元。“在降息等穩地產政策作用下,當前按揭貸款表現有所好轉。”溫彬、張麗云同樣表示,“后續,政策放松、疫情改善、基數走低等積極因素將逐步出現,有望減緩當前地產持續下滑態勢。”
企業端,8月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750億元,環比增加5873億元,同比增加1787億元,增幅較為明顯。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認為,8月企業中長期信貸同比與環比均增長明顯,反映出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重點項目落地,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政策效果。
社融方面,8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43萬億元,較上月7561億元的增量出現較明顯回升。
從結構上看,8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3萬億元,同比多增631億元;委托貸款增加1755億元,同比多增1578億元;信托貸款減少472億元,同比少減890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3485億元,同比多增3358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1148億元,同比少3501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3045億元,同比少6693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1251億元,同比少227億元。
溫彬、張麗云指出,8月新增人民幣信貸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為本月社融新增的主要貢獻項,而專項債發行節奏錯位則對社融同比表現形成拖累。
王運金表示,8月地方政府專項債剩余額度較少,新增規模下降相對合理。不過目前債券市場信用恢復尚緩,信用債發行節奏仍不樂觀。銀行表外業務一改往期收縮態勢,同比大幅多增5826億元,其中以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增長為主。一方面是因為銀行降低存款利率后吸收存款動力增強,通過簽發匯票穩定存款客源,8月存款余額增速在11.3%的較高水平;另一方面企業短期流動性需求增大,銀行匯票能一定程度上緩解短期資金緊張壓力。
整體來看,王青認為,8月信貸數據有所修復,但內部分化明顯,寬信用過程主要依靠政策推動,市場自發融資需求仍然較弱。這反映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近期國常會連續出臺穩增長接續措施具有必要性。
“下一階段,為鞏固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需繼續發揮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及接續措施的組合效應,以投資帶消費,加力促就業創業,支持信貸有效需求持續回升,并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和經濟新動能,增強經濟修復的可持續性。”溫彬、張麗云做出同樣的判定。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