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長范一飛:數字人民幣受理及應用亟待破局,規范標準是關鍵所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北京安全數字人民幣
9月8日消息 2022中國(北京)數字金融論壇于9月8日在北京召開,會議由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政府聯合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共同在麗澤金融商務區舉辦,主題為“匯聚創新力量:規范與開放”。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出席論壇時表示,人民銀行扎實開展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各項工作,全新升級的數字人民幣APP在各大應用市場正式上架,多層次產品體系初步形成,有力支撐試點地區的場景探索。
范一飛指出要推動數字人民幣工作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在市場應用和技術創新中不斷深化發展。“雙層運營”架構是構建開放型數字人民幣生態的最優方案,也被各國央行廣泛借鑒。 “在“雙層運營”架構下堅持權責對等,一方面強化激勵約束,避免權責不對稱引發的各類機構行為扭曲和低效,另一方面還要實現自主決策、自擔風險,提升數字人民幣生態的穩健性。”范一飛說。
其次,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要堅持開放包容、公平競爭,要在央行中心化管理和“雙層運營”架構的原則下統籌推進,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壁壘。要廣泛連接各類外部生態,確保在智能合約系統和外部系統、身份驗證和合規性檢查數據以及運行環境等方面實現互通,更高效地適應各行各業的實際需求。再次,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要注意制度銜接和剩余風險防范。一方面,合約模板的合法性、一致性和通用性是智能合約發揮強制履約價值的重要基礎,因此要建立有效機制對其加強管理。另一方面,新技術應用有助于解決現實難題,但是智能合約并不能消除各行業的原生風險,要加強與相關行業管理部門和司法部門的溝通協調,共同探討業務剩余風險管理問題。
第三,關于統一受理標準。市場經濟的主體是個人和機構,依靠法律來規范和約束;客體是產品與服務,依靠標準來規范和引領。標準與法律法規共同構成了市場經濟平穩、有效運行的基礎。貨幣體系作為市場經濟的基石,標準的統一尤為關鍵。在移動支付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更加需要打破支付工具之間的壁壘,提升資金管理效率和消費者支付體驗。數字人民幣作為央行向人民群眾提供的公共產品,要體現人民性,讓使用更方便快捷。
貨幣體系作為市場經濟的基石,標準的統一尤為關鍵。在推進數字人民幣生態建設方面,范一飛指出受理環境和應用場景拓展亟待破局,其中標準的統一和規范是關鍵所在。要從信息交互、業務流程、技術規范等維度加快推進數字人民幣體系的標準化建設。
近年來,北京市不斷搭建金融科技支撐平臺,推動金融科技產業規模發展壯大,持續促進金融科技底層技術創新,形成了多項領先的創新成果。對于未來,范一飛表示,將持續完善金融科技發展長效機制,激發創新活力,提升服務質效,共同構建開放、健康、安全的數字金融生態。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