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罄、限額 無礙大額存單仍為“香餑餑” 應對息差收窄利率也存下行空間?交通銀行存款郵儲銀行限額額度
投資者對大額存單的認購熱情依然高漲。 “存期3年、利率3.3%的大額存單目前已售罄,而在售中的‘爆款’是1個月的大額存單,1.8%的利率比大行同類產品高。”今日,某股份行上海地區客戶經理對財聯社記者介紹。據了解,同為20萬元起購、期限1個月的大額存單,工行、農行等國有大行給出的利率為1.7%。
展望未來,市場人士表示,在貸款利率持續下行的背景下,銀行基于管控負債成本、穩定凈息差后續走勢的綜合考量,或也將下調大額存單的發行利率。
今年以來,大額存單依舊被銀行業視作一大攬儲利器,據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金融機構在上半年發行大額存單3萬期,雖同比下降0.3萬期,但今年7.5萬億的發行總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萬億元。
從需求端來看,前述股份行APP對于大額存單的剩余額度進行了實時更新。在今日下午1時30分左右,1個月的大額存單所剩額度1400萬元左右,僅在1個多小時內,便被投資者購入200萬元,額度下降至約1200萬元,而其他期限的大額存單剩余額度較多。
此外,財聯社記者梳理后注意到,國有大行的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普遍為3.25%,而股份行則在3.3%至3.35%,且額度相對偏緊。具體以浦發為例,該行提供了兩款利率分別在3.35%、3.3%的3年期大額存單,后一款可轉讓交易,但目前兩款產品顯示為“額度不足”;另一家股份行人士也表示,目前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為3.35%,每日放出的額度并不固定,且優先供應白名單客戶,同時近期還對單個客戶設置了100萬元的認購限額。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認為,上半年,銀行存款產品利率調降,大額存單利率也跟隨下調,但大額存單產品具有門檻,利率較普通存款高,即便利率有所下降依然受到投資者追捧。
存款利率下降,在于百程看來,主要有市場供需和政策推動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今年以來,受股市下跌等影響,不少基金和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出現下跌,資金偏好向收益率穩定的大額存單等存款產品轉移,產品的供不應求推動了存款利率下降。”他分析稱,另一方面,監管通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等方式,引導鼓勵銀行下調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從而形成了相對一致的市場預期。
對于利率的調整,有銀行業人士進一步解釋說,大額存單的利率是基于同期限存款的基準利率進行一定比例上浮,以3年期為例,定期整存整取的基準利率為2.75%,國有大行在此基礎上可最多上浮60BP至3.35%,而其他類型銀行可上浮80BP至3.55%。“從市場資金供給角度看,一般情況下,在流動性較為寬裕時,大額存單的發行利率是往下走的,所以后續各家銀行存在下調可能性。”
“近期LPR利率下調,銀行將進一步合理讓利實體經濟,部分銀行為緩解凈息差收窄壓力,有動力加強負債成本管理,部分銀行有可能調降大額存單利率。”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從需求端看,由于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市場對存款利率下行預期影響,也可能提振部分儲戶對大額存款的需求,進而推動銀行調降存單利率。
于百程認為,隨著銀行支持實體經濟持續降低貸款端利率,銀行層面也有降低存款端利率、降低負債成本,進而緩解息差下降壓力的訴求。從目前趨勢看,整個市場利率仍會維持低位甚至下行,在強勁需求的刺激下,后續大額存單的發行利率仍有一定下降空間。
在近期舉行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多家銀行表示,在下半年要繼續加強對大額存單等存款產品的定價管理,以有序降低負債成本。
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指出,在負債方面,要繼續推進負債成本的下降,特別是要提高活期占比,加大財富管理的考核牽引力度,通過財富管理來提高活期存款的占比,同時繼續壓降中長期存款規模和利率。
對于降低負債成本,交通銀行副行長郭莽表示,在加大活期存款的拓展力度,以提升活期存款占比的同時,也要繼續對高成本存款進行壓降,包括設定大額存單占比上限、壓降結構性存款規模等措施。
“自去年6月20日實行存款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后,中長期存款利率已有較大幅度下降。今年上半年有相關指導要求將存款利率上限調降10BP,也根據市場情況對部分存款產品的利率進行了調降,但效果無法一下子顯現出來,后續會隨重定價周期緩慢釋放。”蘇農銀行計劃財務部負責人顧建忠表示,在主動負債方面,隨著市場利率的下行和流動性管理精細化程度的提升,主動負債成本也在逐步下降。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