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子公司監管何以持續加碼安全權益理財風控
中國銀保監會8月25日發布公告,正式批復北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銀理財”)籌建。這是今年年內銀保監會批準籌建的第一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也是自2019年6月首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正式開業以來,業內獲批籌建的第30家銀行理財子公司。
理財子公司作為全新的金融牌照,自誕生起就被作為參與資本市場的主力之一,在資管領域掀起陣陣漣漪,其理財產品管理規模也迅速增長。以招銀理財為例,截至2022年6月末,其管理的理財產品余額已超過2.8萬億元,另外,工銀理財、農銀理財、信銀理財等存續產品余額均突破1萬億元。
由于關系到數量眾多的投資者,理財子公司受到監管的持續加碼。尤其是今年以來由于受市場震蕩等因素影響,銀行理財產品一度出現大規模破凈現象,理財子公司產品也未能幸免,上半年多款產品運作被終止。面對新的市場狀況,原先被“寄予厚望”的理財子公司遭遇巨大壓力,其產品同質化嚴重的短板進一步凸顯,風險隔離等問題引發投資者擔憂。今年6月份,監管部門也首次對兩家理財子公司及其母行開出罰單。
實際上,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的速度已明顯放緩。值得注意的是,在北銀理財獲批籌建的同一天,銀保監會發布了《理財公司內部控制管理辦法》,要求理財公司建立全面、制衡、匹配和審慎的內控管理機制和組織架構。其中,實行重要崗位關鍵人員全方位管理,加強關聯交易管理與風險隔離等方面內容受到各界廣泛關注。“關聯交易管理制度”的相關內容強調,理財公司不得以自有資金或理財資金與關聯方進行不正當交易、利益輸送、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包括但不限于投資關聯方虛假項目、與關聯方共同收購上市公司、向本機構注資等。
監管意圖明確、要求具體,關鍵落到執行層面,還要切實實現對機構的穿透監管。理財子公司作為新生事物,本身就是對監管能力的考驗。根據其定位“銀行理財子公司是指商業銀行經監管機構批準,在我國境內設立的主要從事理財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非銀機構”的定位與商業銀行不同,監管要求也有較大差異。但銀行理財子公司脫胎于銀行,其存量業務相關經營職能與母行之間涉及大量的信息數據共享,因而存在較大的法律風險、監管合規風險及聲譽風險。
促進理財子公司發展與防風險之間需要更好的平衡。目前開業的理財子公司已初步展現出大型資管機構的特征,但也面臨不少發展痛點,較為突出的包括:部分權益類理財產品投研體系不健全,原有的理財風控模型難以對其風險水平進行有效監測;理財子公司投資者不少是原先銀行理財的投資者,習慣了剛性兌付,因而在投資者教育方面也是任重道遠。
金融創新離不開監管的保駕護航。回到設立理財子公司的最初,初衷之一便是防風險,在資管業務上與母行實現風險隔離。理財子公司最終風險隔離能否完全落地,不僅關系著銀行理財能否實現成功轉型,也關系著金融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更與眾多投資者權益相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監管對此需要加強重視,進一步提高穿透監管能力,筑牢理財子公司穩健發展的安全墊。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