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周期資產配置需求將逐步旺盛 策略產品同質化、另類投資不足待解債券基金存款權益理財
“未來,隨著居民財富的快速增長和財富管理意識逐步提高,政策支持下優質資產不斷涌現,跨周期資產配置需求逐步旺盛,資管行業將迎來進一步蓬勃發展的機遇。”9月2日,在服貿會“2022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上多位來自資管機構的人士以及券商分析師表達了上述相似的觀點。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通過專業服務以時間換空間,促進居民資金跨期配置,并實現長期保值增值,具有很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是發展普惠金融、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其中之意。資管行業存在機遇的同時,在國民財富跨期配置中也面臨策略產品同質化、另類投資不足等挑戰。
2022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后的第一年,資管行業破而后立開啟了凈值化轉型的新篇章。多位人士認為,居民財富增長和資產結構優化,為財富管理市場帶來新機遇。但當下,站在資管行業發展的新起點,如何應對挑戰,把握機遇,推動資管機構跨周期配置,是行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長期資金的缺少成為共識。中金公司首席執行官黃朝暉表示,現階段,資本市場的新增參與者面臨理念和習慣的轉變,收益風險承受能力與期望的收益目標存在一定的不匹配。“追漲殺跌”的順周期投資屬性也導致投資行為相對短期化,長期資金的缺少會一定程度上制約大資管行業的發展。
“服務國民財富跨期配置之路充滿挑戰,挑戰之一即為資金期限短,客戶獲得感弱。” 中信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楊冰也表示,根據基金業協會調研,持有單只公募基金時間在一年以內的投資者數量占比為44%,投資資金短期化特征明顯。
這其中,居民理財教育不到位,不具有專業能力的投資者容易受到市場情緒影響,產生羊群效應,容易追漲殺跌。另外,中等風險收益特征的絕對收益產品也相對供給不足。除此外,楊冰稱,近年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成效顯著,投資品種不斷豐富,但資管機構投資覆蓋相對仍顯狹窄,主要集中在存款、債券、二級市場股票等少數高流動性資產,產品線同質化較強。
黃朝暉同樣指出,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的產品種類相對單一,難以滿足投資者的需求。此外,以第三支柱為代表的養老理財、養老目標基金等特殊金融產品,目前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
在中銀理財董事長劉東海看來,國民財富跨期配置的本質是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資本形成,豐富社會資金來源是前提。銀行理財產生于商業銀行,整體風格穩健,居民和客戶對銀行理財信任度高,社會接受度廣,動員社會資金能力強,“系統重要性”特征明顯。經過多年的轉型發展,銀行理財已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對于銀行理財機構而言,如何做好國民財富跨期配置?劉東海建議理財產品的研發應聚焦養老理財產品、普惠理財產品、綠色理財產品三個重點領域。未來理財產品投資和管理方面,建議從三個方面發力和布局。首先,構建與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要求相適應的投研能力,深入挖掘和把握潛在的投資機會和價值。
“同時,結合客戶需求、宏觀環境和周期變化,不斷優化理財資產的配置結構。此外,強化風險管控能力,進一步堅持多元均衡的配置思路。” 劉東海進而表示。
劉東海建議,未來理財資金要逐步改善以固收類資產、短期限資產配置的格局,不斷優化配置結構,積極參與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加大權益類資產、長期限資產的配置力度,通過資產在跨期、跨行業、跨區域的均衡配置,抓住各類投資機會,實現資金的高效增值。
在黃朝暉看來,可以通過進一步開發創設長期優質資產、持續強化投研能力、不斷加強客戶服務能力、著力完善風險管理機制等幾方面進一步提升機構業務能力,推動資管業務發展。
“站在新的起點上,如何解決好長期資金、產品供給、科技投入三方面問題,是未來一個時期決定資管行業發展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楊冰認為,專業化、體系化、精細化的能力建設和文化塑造,是資管機構競爭力提升的關鍵。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