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金融在支持實體和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北京基金征信貸款還款
9月2日消息 今日,2022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以“開放融合 綠色未來”為主題,共同探索中國金融業開放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描繪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出席論壇并發表演講。
王一鳴指出,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金融和實體經濟從來都是共生、共融的關系。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立業之本。今年以來,金融在支持實體經濟和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中發揮重要作用。貨幣政策發揮總量和結構的雙重功能,通過降準、上繳央行結存利潤、運用再貸款、再貼現,中期借貸便利等多種方式投放流動性,適時引導LPR利率下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豐富和完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推出科技創新、普惠養老、交通、物流等專項再貸款以及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激勵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精準支持重點領域。
在王一鳴看來,穩定宏觀經濟,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繼續加大對基建投資,特別是新基建的金融支持。當前基建投資保持較高增速,但也受到項目儲備、資金用途、地方政府收支和債務壓力等多方面約束,要繼續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并推動金融機構設計更多產品,支持交通基礎設施、5G、大數據中心、綠色能源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其次,穩定宏觀經濟,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大對產業鏈、供應鏈的支持,加大對汽車等重點產業的核心零部件供應鏈企業金融支持,依托核心企業加大對供應鏈上下游的金融服務,加大應收賬款融資服務,緩解中小企業的流動性困難。
另外,穩定宏觀經濟,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大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一方面通過支持產權質押等方式增加對科技企業的信貸服務;另一方面,通過政府引導基金,國有資本股權投資基金等股權投資手段分擔風險,適度讓利,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資科技創新企業。
同時,穩定宏觀經濟,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合理保證房地產的融資需求,繼續加大對房地產風險化解的金融支持力度,通過政策性銀行專項借貸,地方政府紓困基金等方式支持保交樓,通過征信支持、并購貸款等途徑,改善房企現金流,保證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加大對首套房以及改善性住房的金融支持。
除此之外,穩定宏觀經濟,銀行業金融機構還要加大對居民消費信貸的支持,激發消費意愿。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確定首付比例,貸款利率、還款期限,增加對汽車等大眾消費的信貸。通過適當補貼,金融機構適度讓利的方式降低消費信貸利率,提高居民消費意愿。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