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萬億大行的擔當與使命!凈利增盈1243億元;行長劉金: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中國銀行債券境外存款活期存款
又一國有大行公布”中考”成績單!
8月31日下午17:00,中國銀行(以下簡稱“中行”)召開了2022年度中期業績發布會。行長劉金、副行長林景臻、陳懷宇、風險總監劉堅東、首席信息官孟茜出席發布會,并就業界關切問題一一回應。
若用一個詞來形容此次發布會,一定是“干貨滿滿”。行長劉金首先以“財務效益穩步增長、資產負債結構持續優化、經營風險平穩可控和客戶基礎不斷夯實”四點總結了該行上半年發展狀況。數據上看,截至6月末,中行資產總額站上28.05萬億元,比年初增長4.98%;負債總額25.61萬億元,比年初增長5.07%。實現營業收入3132.54億元,同比增長3.55%;凈利潤1243.03億元,同比增長4.86%;盈利能力提升的同時,中行資產質量保持穩健,截至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1.34%,同業領先水平。
劉金表示,“中國銀行作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商業銀行,外匯業務、跨境業務、境外業務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走在市場的前列。在助力國家穩外貿、穩外資、雙循環格局構建過程中,實現自己最好的發展。
上半年,在商業銀行經營壓力普遍加大的背景下,“穩息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中行在這場硬仗中表現不俗:實現凈息差1.76%,比上年提升1個基點。凈息差上升的同時,該行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利率持續下降,新發生貸款利率為3.65%,較上年下降34個基點。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業績表現優良的同時,中行展現出了一家國有大行應有的擔當和氣魄。劉金提出:“在服務好實體經濟的同時,中行將向管理要效益、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合理控制負債成本,保持凈息差和盈利水平的基本穩定。”
體量巨大、境外市場廣闊的中行,是如何做到讓利增盈的?
“中國銀行在大型銀行當中規模和客戶總量相對少,但是我們服務實體經濟的責任和任務一點不少。”行長劉金坦陳,“作為一家商業銀行,我們既要確保自身可持續發展,又要確保在低貸款利率的水平上,保證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為此,中行聚焦兩大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是主動優化人民幣資產負債結構,控制負債成本,也就是加大中長期信貸投放力度,積極爭取活期存款,擴大資金來源。報告期內,中行堅持人民幣存款“量價雙優”的策略,有序壓降高成本存款,通過場景建設、流量導入、流量經營等方式增加活期存款從而控制人民幣負債端成本上升,實現境內人民幣客戶存款付息率較上年上升1個基點。與此同時,中行主動調整人民幣資產結構,境內貸款生息資產比重較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在降低貸款利率的情況下這一成績主要得益于中長期貸款的投放。報告期內,中行中長期貸款占比達到74.71%,使得凈息差保持穩定。
另一方面,凈息差的維穩亦歸功于中行上半年外幣資產收益率的提升。眾所周知,中行外幣資產和境外資產長期保持同業最高。去年以來,中行前瞻性地做好境內外的外幣資產擺布,境內外幣貸款占境內外幣生息資產比例提高5.5%,再加之上半年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的轉向,外幣資產收益率有所提高,外幣凈息差逐步回升。
老子云,善貸且成。
作為全球化、綜合化程度最高中資銀行,中國銀行始終胸懷金融報國理想,秉承金融為民理念,以“融通世界、造福社會”為使命,主動服務國家大計。在穩步推進經營發展的同時,積極履行國有大行的責任與擔當,制定貫徹中央部署支持實體經濟工作方案42條,持續提升實體經濟服務質效。
具體來看,截至6月末,中行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境內人民幣貸款新增1.02萬億元,其中公司貸款比年初新增8987億元,增量創歷史新高。在信貸投放結構方面,中行加大了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其中,制造業貸款增速15.64%,中長期制造業貸款余額占比較年初提升1.3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新增3494億元,增速67%;民營企業貸款較年初新增3060.6億元,增速12.54%;累計新投放金額1.56萬億元,占全部對公累計新投放金額的42.4%。銀行間市場債券承銷規模排名第二,資產證券化承銷排名首位。熊貓債及中國離岸債券承銷市場份額繼續保持第一。托管資產規模達15.36萬億元。
同時,作為以全球化為特色的國有大行,中行境內外幣公司貸款增加13.44%,規模及增速均保持同業第一。不僅如此,中行始終堅持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累計跟進公司授信項目超過800個,累計授信支持逾2450億美元;加強“穩外貿”金融供給,擴大外貿信貸投放;繼續鞏固承銷業務跨境領先優勢,中國離岸債券及熊貓債承銷規模保持第一;跨境托管規模達到6247億元并高質量服務廣交會、消博會等重大展會。
此外,中行圍繞“十四五”規劃目標發揮多渠道融資優勢,持續深耕“八大金融”,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主要體現為,科技金融保持良好勢頭,授信新增1375億元,增速15.62%。為超過1.8萬戶“專精特新”企業提供授信支持約3400億元。綠色金融影響力逐步增強,境內綠色信貸余額達到1.73萬億元。普惠金融不斷增量擴面,普惠金融貸款新增2235億元,同比增速41.38%。貸款客戶數新增7.7萬戶。跨境金融特色優勢進一步鞏固。跨境人民幣清算業務367萬億元,同比增長超18%。提供直接服務于進出口的本外幣貿易融資3217億元,增速41%。消費金融為穩市場作出積極貢獻,非房消費貸款新增241億元,增速23.38%。財富金融基礎更加雄厚,個人客戶全量金融資產突破12萬億元,私人銀行客戶金融資產突破2萬億元。供應鏈金融呈現新氣象,為供應鏈核心企業提供流動性支持1.32萬億元,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貿易融資信貸支持1.06萬億元。縣域金融取得新進展,研發“農機貸”“種業貸”等一系列創新產品,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涉農貸款、普惠型涉農貸款增速分別為13%和30%。在6個縣域增設機構,縣域機構覆蓋率提升至62.75%。
一直以來,中行的不良率在四大行中長期處于最低水平。今年在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下,中行依舊保持資產質量的穩定勢頭。
截至6月末,中行不良貸款余額2272億元,不良貸款率1.34%。關注類貸款占比1.29%,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主要風險指標在同業保持較低水平。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183.26%。資本充足率16.99%,保持在合理充足水平。
中行首席風險官劉堅東將該行上半年資產質量特點總結為三大特征:一是新生不良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二是從不良內部結構來看,境內不良率整體下降0.03個百分點,海外不良率較年初有所上升。三是從信貸結構來看,中行上半年信貸整體結構不斷優化,在重點發展領域資產質量保持健康平穩,確保未來資產質量整體結構穩定。
上半年,中行主動研判潛在風險,全面摸清風險底數,建立滾動排查機制,組織對房地產、資本市場等重點風險領域開展排查,穩步推進不良資產化解。報告期內,中行流動性風險和市場風險指標保持穩定,外幣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該行將持續強化內控案防治理,推進合規文化建設;完善反洗錢及制裁合規管理機制,提升合規管理水平。
下階段,中行表示將繼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擔當大行責任,踐行“融通世界、造福社會”的使命,深化“十四五”規劃實施,加快推進全球一流現代銀行集團建設,以高質量發展助力穩住經濟大盤。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