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協會:二季度末銀行不良貸款率1.67%,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中國銀行存款安全定期存款貸款
9月1日,中國銀行業協會正式發布《2022年度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22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總體要求下,宏觀政策持續加大調節力度,我國經濟運行恢復發展,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
在此宏觀背景下,銀行業金融機構緊密結合各自定位,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和質效,有力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發展格局構建。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總負債規模分別達367.7萬億元和337.3萬億元,同比增速9.4%和9.5%。一方面,信貸總量平穩增長,信貸結構持續優化,著力支持小微、綠色、制造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另一方面,持續深化自身發展轉型,優化業務布局,強化金融創新,切實管控風險,資產質量保持穩定,資本充足率穩中有升,總體經營質效不斷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2021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貨幣信貸政策積極支持經濟修復,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統籌信貸總量、結構與投放節奏,高效落實差異化信貸政策,促進國家貨幣、財政、產業等各項政策協同落地,助力構建兩個“循環”。全年信貸投放總量穩定增長,2021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9.95萬億元,同比多增3150億元。
2022年,結構性貨幣政策繼續發力,引導信貸資源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疏通供給和生產堵點。報告指出,截至2022年6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06.4萬億元,同比增長11.2%,較年初增加13.7萬億元,同比多增9192億元。銀行業金融機構將繼續結合各自定位,聚焦制造業、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能源保供、水利基建、鄉村振興、養老、疫情受困行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貸款投放力度,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助力經濟復蘇和高質量發展。同時,在政策穩增長、穩就業、穩消費過程中,聚焦按揭、個人消費經營等重點業務,加快零售貸款領域布局也成為銀行業的共同選擇。
從銀行負債端來看,2022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繼續實現較快增長。截至2022年6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57.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其中住戶和非金融企業的定期存款增量規模均超過2021年全年,存款來源穩定性進一步強化。銀行業金融機構將繼續堅持數字化轉型以降低存款成本,做大交易銀行及大財富管理等業務帶動存款規模持續增大,進一步實現存款業務的高質量發展。
2022年受疫情反復和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等因素影響,經營環境更加復雜嚴峻,部分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風險持續演化,風險防控壓力較大。銀行業金融機構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資產質量總體保持穩定,風險抵御能力穩步提升,信用風險整體可控,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總體平穩。
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2.9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069億元;不良貸款率1.67%,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預計隨著下半年穩增長、促經濟、保民生等多項舉措助力穩住經濟大盤,銀行業資產質量將得到邊際改善。銀行業金融機構將進一步增強經營穩健性,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源,加強全面風險管理,以高質量風險管控助力金融穩定與金融安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