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引導金融資源“潤澤”中小微債券基金滯納金貸款
8月30日,財政部發布《2022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上半年,財政部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兼顧穩增長和防風險需要,適當降低赤字率,合理安排債務規模,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優化支出重點和結構,推動財力下沉,持續改善民生,嚴肅財經紀律,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累計支出12.89萬億元,同比增長5.9%,高于財政收入增幅。
上半年,財政部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減稅退稅緩稅并舉,大力改進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對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延續實施扶持制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并提高減免幅度、擴大適用范圍。
加強對中小微企業融資等支持,綜合運用融資擔保、貸款貼息、獎勵補助等方式,引導撬動金融資源流向中小微企業。
上半年,普惠金融發展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2022年中央財政安排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預算107.07億元,不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會同有關方面推出首批83個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撥付獎補資金22.8億元,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普惠金融示范區,促進普惠金融服務擴面、增量、降本、增效。
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繼續實施。下達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資金30億元,重點引導擴大首貸、單戶1000萬元以下貸款、中長期貸款擔保以及創新型小微企業擔保業務規模,加大對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等特殊困難行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融資擔保費率,推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政府性融資擔保擴面增效。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對小微企業覆蓋面,明確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年內新增再擔保合作業務規模1萬億元以上目標任務,更好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逆周期調節作用。上半年,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已完成再擔保合作業務規模5962億元,同比增長85%;服務各類市場主體78萬戶,同比增長214%;支小支農業務規模5889億元,同比增長86%,支小支農業務規模占比98.78%,同比增長0.09個百分點。
階段性緩繳社保費加力擴圍。自2022年7月起,對中小微企業、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緩繳3個月職工醫保單位繳費,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推動就業優先政策提質加力,延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落實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出臺國家助學貸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償還政策,預計可惠及400多萬高校畢業生。
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6月,各地累計發行新增專項債券3.41萬億元,基本完成發行任務。加快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優化專項債券投向領域,持續強化專項債券管理,較好保障了地方合理融資需求,有效發揮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在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中的積極作用。上半年,已發行的新增專項債券共支持超過2.38萬個項目,其中在建項目約1.08萬個,新建項目約1.3萬個。
《報告》指出,總體看,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較好。但受疫情等因素沖擊,全國財政收入增幅有所下降。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5221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累計增長3.3%,按自然口徑同比下降10.2%。為此,《報告》提出,堅持把過緊日子要求貫穿預算執行全過程,既充分保障必要的支出需求,又從嚴從緊把好支出關口,硬化預算約束,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全力保障重點支出。中央部門帶頭過緊日子,在中央本級支出已連續兩年負增長的基礎上,2022年中央部門支出繼續安排負增長,下降2.1%。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