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消費曹景泉:積極投身“萬企興萬村”多措并舉服務鄉村振興激活重慶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是繼脫貧攻堅之后的又一的重大使命。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單列為一項重要內容,把金融服務在鄉村振興領域的重要性被提到新的高度。
今年3月末,央行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導金融系統優化資源配置,精準發力、靠前發力,切實加大“三農”領域金融支持,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有力支撐。其中,《意見》強化了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鼓勵各金融機構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第五代移動通信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化風險定價和管控模型,有效提升服務鄉村振興的精準性、便捷性。
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開新局的“壓艙石”。為進一步提升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水平,馬上消費金融(以下簡稱“馬上消費”)積極響應號召,投身到“萬企興萬村”的行動中,立足自身“全國+互聯網+科技”優勢,先后實施了智慧林下養殖、消費幫扶、千里馬·鄉村英才培養計劃等項目,助力鄉村產業與人才振興。
秉承“科技讓生活更輕松”的使命,馬上消費聚焦普惠金融,通過科技賦能創新,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小額分散的消費金融服務。這樣一個科技驅動型金融機構,是如何發揮自身特長,在鄉村振興上發力的呢?
馬上消費黨委書記曹景泉在與金融界對話時表示,該公司依托于自身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稟賦,于2021年主動對接幫扶位于重慶市渝北區洛磧鎮李家壩的土雞養殖戶,啟動實施了智慧林下養殖項目,自研“慧養雞”智慧養殖大數據管理平臺。
曹景泉說,之所以選擇從智慧養雞場入手,是因為散養土雞行業存在痛點,傳統人工管理效率低下。這種散養土雞的雞群活動面積、隨機性大,養殖戶面對成千上萬只雞,計數、稱重、喂養決策等等,都迫切需要依靠科技手段來提高管理效率。經過馬上消費調研了解,散養土雞的智慧化養殖對相關人工智能算法的要求更高,尚無有效的解決方案。
“農戶有需求,公司有這個技術能力,所以我們就選擇從這個相對難度較高的領域入手,期望對行業做出一個有益的探索貢獻。” 曹景泉介紹,目前,項目已經開始賦能重慶市渝北區洛磧鎮李家壩的一個土雞養殖戶,通過AI自動體重監測、AI雞群數量監測、體溫疾病檢測、雞舍環境監測等手段,對養雞場進行數字化改造,有效解決散養土雞行業痛點和傳統人工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提升附加值,助農增收20%以上,這個項目也入選了重慶市2022年智能化賦能行動項目清單,并受到相關部門、權威媒體的高度關注和認可。
目前,公司正依托“慧養雞”平臺對接相關金融機構,通過開放相關養殖、經營數據等,幫助銀行實現對養殖戶的精準授信,解決銀企對接過程中的農戶無抵押、銀行不敢貸等問題,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助力更多鄉村產業振興、農民增收致富。
不過,據了解,“智慧養殖”作為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的切入點,只是馬上消費鄉村振興路線2.0的一角。2021年,馬上消費還提出“5+1”行動——通過數字普惠金融、知識幫扶、科技助力、消費幫扶、金融知識普及5項行動;建設1個平臺,即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開放平臺,從而實現鄉村振興路線2.0的規劃圖景。
在發力消費幫扶,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方面,曹景泉表示,馬上消費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加強宣傳推廣,多途徑助農增收。一是激活用戶市場力量。設立“安逸花鄉村振興專區”,累計發放934萬元助優惠券用于兌換農產品。二是推廣宣傳寓教于樂。在產品推廣中加入鄉村振興元素,累計產品曝光超過9000萬次。開發“馬上小鎮”主題游戲,植入鄉村振興元素,讓更多用戶了解鄉村振興、參與鄉村振興,累計互動超過68.6萬人次。三是推動農產品聯合銷售。聯合股東、本地農業龍頭企業持續開展鄉村振興購物節,累計帶動農產品銷售超過450萬元。四是消費帶動身體力行。在員工關懷、工會活動中,率先采購農產品。在重慶職場設立鄉村振興購物專區,鼓勵、引導員工購買鄉村振興農產品。
曹景泉認為,馬上消費在消費幫扶領域,聯合合作伙伴開展鄉村振興購物節,通過發放鄉村振興特惠券等形式調動用戶力量支持鄉村振興,都是通過一些切實有效的手段來解決產業振興中的問題、難題。此外,馬上消費還通過鄉村英才學堂,培養鄉村振興重點人群,增強鄉村振興后續動力。
據了解,截至2022年6月,馬上消費累計服務農村用戶2891萬人、交易總額3830億元,服務縣域用戶3495萬人,縣域用戶交易總額5311億元。
在曹景泉看來,“消費幫扶”在馬上消費鄉村振興的路線圖也起著重要的催化作用,既拓寬了鄉村振興的參與路徑,又能促進城鄉經濟循環,提高和增強鄉村的收入水平與產業發展能力,是全面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下一步,曹景泉表示,馬上消費將在持續抓好目前鄉村振興工作的基礎上,積極落實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十部門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結合自身實際,在數字鄉村振興領域進行更多探索。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