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營銷“娛樂化”歪風不可長基金安全深圳理財
日前,深圳證監局等多地證監局提醒各轄區證券公司“8·18理財節”對外宣傳要依法合規,不得誤導投資者,要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這個提醒十分必要和及時。
近年來,我國理財市場規模日漸成熟壯大。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國民財富日益增長,居民理財需求不斷增長;另一方面,市場上的可投資標的日益增多。以公募基金為例,如今市場上公募基金產品已突破萬只。
然而,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基金理財產品的銷售展業出現了“娛樂化”傾向。比如,有的券商分析師“跳大神”,大搞天干地支寫研報;有的基金銷售為流量亂蹭熱點,甚至不惜蹭負面輿情熱點進行炒作;有的用“擺地攤吆喝”的路數進行虛假宣傳,夸大收益誘導投資,甚至搞捆綁銷售、違規贈禮等;還有的打造網紅大V引流、搞自媒體帶貨等違規推介……這些五花八門的營銷做法,為吸引眼球打擦邊球,為激發投資欲望花樣翻新,把理財當娛樂,危害不可不察。
將理財寓教于樂,降低門檻,讓很多原本不善于理財的普通人了解理財,加入到理財行列中,于國于民本是好事。但如唯利是圖,靠流量誘發投資沖動而不顧投資者適當性,就是把好經念歪了,難怪眾多網友批評其為“理財娛樂化,風險鴕鳥化”。
客觀上講,我國許多普通投資者缺乏金融知識和理財意識。部分投資者的投資意愿和投資技能之間有明顯差距,再加上當下經濟形勢和投資環境復雜,投資不確定性增強,因此,理財營銷必須依法合規,明確風險提示、嚴守投資者適當性,一個都不能少,以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否則,容易干擾市場穩定性,不僅損害行業形象聲譽,影響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更與行業高質量發展背道而馳。
對監管部門而言,及時對網絡時代的理財宣傳展業“立規矩”,是對行業的真正保護,是建設良好行業文化,健全發展生態的必要之舉。須臾不可忘抓規范、促創新和防風險的統籌平衡。
對投資者而言,須知理財風險不會隨門檻降低而降低,要拒絕跟風投資。如今金融產品越來越復雜,千萬別被表面的熱鬧蒙蔽了雙眼,要認真了解研究理財產品,做好理性判斷。
對理財機構而言,與其把精力放到比拼“娛樂化”上,不如放到比拼專業性上。金融服務的核心競爭力是服務的專業性。只有正道直行,強專業、守底線、樹品牌、講情懷,以信任為基石為客戶創造價值,高水準滿足投資者日益復雜的財富管理需求的佼佼者才能行穩致遠。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