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協同發力穩增長債券利息北京江蘇額度
當前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但仍有小幅波動。8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以下簡稱“國常會”)指出,有針對性加大財政、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力度,進一步鞏固經濟恢復基礎,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多位專家指出,當前,穩增長仍是政策發力重點。政策刺激信貸需求的意圖十分明顯,國常會進一步表態,近期或引導LPR再度下行。結合財政政策“依法盤活地方專項債限額空間”相關要求,釋放出政策穩主體、穩預期、穩增長信號。
人民銀行最新公布的7月金融數據顯示,新增信貸、社融規模數據較6月均有所回落,反映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仍然不足。8月15日,人民銀行實施超預期“降息”,在人民銀行開展的4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2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OMO)中,MLF和7天逆回購中標利率均較前值下降10個基點。
在此背景下,國常會提到,要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指導作用,支持信貸有效需求回升,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國常會表態“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指導作用,支持信貸有效需求回升”,明確釋放出穩增長、寬信用的信號,接下來大概率要繼續引導LPR下降,以降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改善其加杠桿的意愿。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目前,政策刺激信貸穩增長的意圖十分明顯。如果將當前疲弱的信貸視作需要“治療”的問題,那么超預期降息有望帶來的LPR下調將會是信貸問題的“速效藥”。從歷史經驗來看,LPR下調和政策指導往往對信貸市場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若配合LPR下行,8月新增信貸預計可達1.5萬億元,同比多增3000億元。
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中心主任王靜文表示,8月15日,人民銀行已經將MLF和OMO利率下調10個基點,預計隨后的LPR也將相應下調。市場普遍預計1年期LPR將會下調10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則會下調超過10個基點。
根據人民銀行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LPR下行將會回傳至銀行負債端,引導銀行下調存款利率上限加點幅度,降低綜合負債成本。存貸款的同步降低,將有助于刺激資金活性,將過高的儲蓄意愿轉化為投資和消費意愿,從而支持信貸有效需求回升。
“如果LPR下調10個基點,可以為實體經濟節約2000億元的年化利息成本,不過效果需要逐步體現。”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表示,存量貸款利率的調整時間是根據合同中的定價日規定的,因此這一效果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釋放。
改善市場主體預期、提振市場主體信心,需要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同,形成多方面合力。7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專項債務限額”,此次國常會進一步提出“依法盤活地方專項債限額空間”。
天風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孫彬彬認為,貨幣政策寬松是前提,但貨幣政策以外的增量政策是關鍵,其中首要的是增量財政政策,可以有效撬動微觀主體投融資需求、修補居民和企業資產負債表,以及平衡地方政府預算、增加地方政府作為空間。
考慮到今年新增專項債在上半年已經基本發放完畢,目前市場普遍關注后續會出臺哪些增量財政政策。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相關人士指出,目前來看,政策或在兩方面發力:一是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二是更好發揮專項債的作用。8月19日,財政部已表態“研究指導地方用足用好專項債務限額”,預計相關舉措將很快落地。
財政部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專項債務余額20.26億元,而今年全國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為21.82萬億元,這意味著,若“用足用好專項債務限額”,下半年最多還可加發專項債約1.56萬億元。
另外,從2021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剩余額度來看,發達地區剩余空間大、欠發達地區剩余空間相對小,北京、上海、江蘇、山東、福建、浙江的剩余限額合計達6199.6億元,占地方政府全部剩余額度的41.3%。
王靜文認為,目前財政部門有讓財政狀況好的地方多發債的政策導向,預計東部經濟大省將會增發一些專項債券,“勇挑大梁,發揮穩經濟關鍵支撐作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