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銀行半年報出爐:凈利潤220.88億元 同比增25.6%外匯存款深圳貸后管理風控
平安銀行今日向深圳證券交易所提交了2022年半年度業績報告。6月末,該行資產總額51,087.7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8%。上半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920.22億元,同比增長8.7%;實現凈利潤220.88億元,同比增長25.6%。
平安銀行2022年中期經營業績重點表現在以下方面:
營收、非息收入保持穩健增長。2022年上半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920.22億元,同比增長8.7%;實現凈利潤220.88億元,同比增長25.6%。上半年,該行實現非利息凈收入279.63億元,同比增加26.44億元,增幅為10.4%。
各項業務均衡發展。2022年上半年,零售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14.02億元,同比增長4.4%,在全行營業收入中占比為55.9%。6月末,個人存款余額8,687.7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8%。上半年,對公業務營業收入242.12億元,同比增長7.9%。上半年,該行代理保險收入10.65億元,同比增長26.3%;非保險營業收入已占新隊伍整體營業收入約五成。6月末,企業存款余額23,744.6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4%。上半年,該行債券交易量的市場份額為3.1%,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平安避險”外匯及利率衍生產品業務交易量204.12億美元,同比增長38.0%。
資產質量保持平穩。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1.02%,與上年末持平;關注貸款占比1.32%,較上年末下降0.10個百分點;逾期貸款余額占比1.46%,較上年末下降0.1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90.06%,較上年末上升1.64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保持較好水平。上半年,該行收回不良資產總額266.78億元,同比增長34.8%。
房地產風險方面:平安銀行高度重視房地產行業授信的風險防范和質量管控。2022年6月末,該行實有及或有信貸、自營債券投資、自營非標投資等承擔信用風險的業務余額合計3,413.7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84億元;該行理財資金出資、委托貸款、合作機構管理代銷信托及基金、主承銷債務融資工具等不承擔信用風險的業務余額合計1,091.53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15.33億元。其中:
承擔信用風險的涉房業務主要是對公房地產貸款余額2,980.2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90.97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貸1,057.51億元,占該行發放貸款和墊款本金總額的3.3%,較上年末下降0.5個百分點,全部落實有效抵押,平均抵押率43.4%,97%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城區及大灣區、長三角區域;經營性物業貸、并購貸款及其他合計1,922.69億元,以成熟物業抵押為主,平均抵押率45.8%,96%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城區及大灣區、長三角區域。2022年6月末,該行對公房地產貸款不良率0.77%。
不承擔信用風險的涉房業務主要是合作機構管理代銷信托及基金525.77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63.28億元,其中底層資產可對應至具體項目或有優質股權質押的產品規模421.59億元,93%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城區及大灣區、長三角區域,其他主要是高等級私募債及資產證券化產品。
自2021年年底以來,在保交樓、房地產行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導向下,房地產行業整體政策環境有所緩和。后續,該行將嚴格按照“房住不炒”大政方針,繼續在落實監管要求的基礎上,切實做好房地產貸款均衡有序投放,重點支持保障性住房及租賃住房開發及運營、符合政策導向的房地產項目并購,有選擇支持具有真實需求支撐區域的普通商品住宅開發,積極參與房地產企業并購債承銷與投資。
同時,持續加強房地產貸款的風險管控,堅持貸管并重,在堅持“選好項目”基礎上,進一步突出“管好項目”,升級資金封閉管理要求,升級線上化貸后管理工具,實現對客戶經營、項目進度、資產狀態、資金流的全方位監控。
零售業務方面:2022年上半年,該行充分發揮綜合金融和科技賦能優勢,全面推動“開放銀行、AI銀行、遠程銀行、線下銀行、綜合化銀行”有機融合的“五位一體”新模式落地,打造“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年初以來,受國內疫情及宏觀經濟環境影響,居民就業、收入和消費及零售業務發展受到一定沖擊,該行零售業務營業收入增速放緩,資產質量承壓,該行加大零售資產核銷及撥備計提力度,導致零售業務凈利潤同比下降,但憑借近年積累的數字化經營能力,總體經營保持穩健。
2022年上半年,零售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14.02億元,同比增長4.4%,在全行營業收入中占比為55.9%;零售業務凈利潤110.65億元,同比下降5.6%,在全行凈利潤中占比為50.1%。同時,該行持續推動降本增效,提升資源配置的精細化水平,零售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1.54個百分點。
三大業務模塊經營持續升級。私行財富:6月末,該行管理零售客戶資產(AUM)34,721.4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1%,其中私行達標客戶AUM余額15,539.7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5%;該行財富客戶120.36萬戶,較上年末增長9.4%,其中私行達標客戶7.49萬戶,較上年末增長7.5%。基礎零售:2022年6月末,該行零售客戶數12,205.30萬戶,較上年末增長3.2%;平安口袋銀行APP注冊用戶數14,379.85萬戶,較上年末增長6.6%,其中,月活躍用戶數(MAU)4,839.03萬戶,較上年末增長0.3%,較一季度末增長6.3%。其中,存款業務提升方面,2022年6月末,該行個人存款余額8,687.7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8%;上半年個人存款日均余額8,191.6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0%。消費金融:2022年6月末,該行個人貸款余額19,354.2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主要受疫情影響,部分產品新增投放量有所下降。2022年6月末,該行信用卡流通卡量7,080.11萬張,較上年末增長1.0%;該行“新一貸”余額1,647.6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6%;該行汽車金融貸款余額3,171.8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3%。
此外,歷經一年多的探索,平安銀行銀保業務在新模式、新隊伍、新產品等方面趨于成型,產能逐步釋放。上半年,該行代理保險收入10.65億元,同比增長26.3%;同時一線隊伍保險配置能力有效提升,其中新隊伍除帶來保險產能貢獻外,非保險營業收入已占新隊伍整體營業收入約五成,逐步成為該行大財富管理戰略落地的重要增長引擎。
對公業務方面:2022年上半年,對公戰略持續深化,該行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從客戶需求出發,進一步完善對公業務“AUM+LUM+平臺”的經營模式,加快推動業務經營從傳統模式向生態模式升級,業務發展聚焦兩大核心賽道,一是面向產業數字化,升級交易銀行商業模式,重塑數字經濟環境下對公用戶價值評價與分層經營體系,打造科技驅動的交易銀行;二是面向資本市場和直接融資,強化復雜投融業務差異化競爭優勢,運用復雜投融業務做大客戶AUM(管理對公客戶資產)和LUM(對公客戶融資總額),加強“風控大腦”的前瞻預判與組合風險動態管控,注入對公業務新動能,開啟第二增長曲線。
2022年初以來,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客戶拓展、貸款投放、投融規模及負債結構等面臨挑戰,該行對公業務發揮科技及平臺優勢,發力兩大核心賽道,實現業務平穩增長。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對公業務營業收入242.12億元,同比增長7.9%。獲客及客群經營方面,2022年6月末,對公客戶數56.10萬戶,較上年末增加5.06萬戶,增幅9.9%;對公開放銀行服務企業客戶40,328戶,較上年末增長33.1%;數字口袋累計注冊經營用戶數1,085.30萬戶,較上年末增長33.3%。對公存款經營及成本優化方面,2022年6月末,企業存款余額23,744.6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4%;上半年企業存款日均余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3.8%,企業存款平均成本率較去年同期下降2個基點至1.95%。
資金同業業務方面:2022年上半年疫情期間,恰逢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該行充分發揮云辦公、云服務等數字化經營優勢,保證資金同業業務平穩運營,并依托領先的電子化交易能力,持續為市場提供流動性,積極為金融市場穩定運行貢獻力量。同時,該行資金同業業務通過全面的業務協同和開放式經營,不斷完善交易、避險、同業、托管、資管“五張金色名片”業務價值循環鏈,業務護城河進一步拓寬,以穩健的經營模式,持續釋放發展動能。
上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嚴峻疫情形勢,上海金融機構現場辦公受到較大影響,該行憑借市場領先的電子化交易能力,持續為市場提供流動性,為守“滬”金融平穩運行貢獻力量。2022年上半年,該行債券交易量的市場份額為3.1%,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機構交易活躍客戶達666家,機構銷售的現券交易量9,264.28億元;“平安避險”外匯及利率衍生產品業務交易量204.12億美元,同比增長38.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