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負責任投資發展及啟示基金
負責任投資的浪潮也深刻影響了國內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企業的ESG表現納入投資決策,以及通過行使積極股東主義的方式推動被投公司關注可持續性議題和加強管控ESG風險,促使許多大型企業開始有意識地踐行社會責任,改善自身的ESG表現。一些公司開始結合自身業務建立自上而下的ESG管治架構體系,申明負責任的價值觀,出臺了相應的制度文件,并積極主動地開展ESG信息披露。
氣候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地緣沖突等不利因素使得全球邁向可持續發展的腳步放緩、陷入停滯(甚至有所倒退),聯合國提出到2030年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計劃在當下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和不斷擴大的資金缺口。我國作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堅定支持者和貢獻者,將“雙碳”目標、共同富裕等納入國家戰略,也同樣亟須發展負責任投資,以調動足夠的資金投向可持續發展領域。我們在研究和實踐中發現,我國在發展負責任投資方面仍然存在多個方面的現實困難和挑戰。
負責任投資理念誕生于歐美地區,進入中國時間不久,社會整體上缺乏對相關概念完整和清晰的理解,甚至出現了一些過度庸俗化、功利化的解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共識的形成,不利于采取共同行動。
中國內地尚未出臺關于ESG投資產品的規范,部分ESG主題基金的選股背離相關原則,存在產品名不副實的“洗綠”嫌疑。近年來,歐盟、美國、中國香港等地出臺了各自的ESG基金產品標準,較好地起到了規范市場行為的作用。
相較于其他國家,中國有著獨特的政治、經濟、社會和環境基礎條件和背景,在推進負責任投資時應考慮本土化差異。完全照搬歐美國家主導的ESG評估方法直接運用到國內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亟須加強本土化評估方法學的研發和創新,提升我國負責任投資的實質性和可應用性。
開展有效的負責任投資需要對企業非財務表現進行全面、深入、量化的考察,而我國目前尚未出臺企業ESG信息披露的強制性要求和標準,企業相關信息披露行為以自愿性披露為主。根據我們的統計,截至2022年7月初,A股上市公司披露非財務報告僅有1442家,僅占上市公司總數的三成左右。同時,信息披露的規范性、真實性、及時性、連續性等方面仍有很大改進空間,對負責任投資的規?;?、實質化發展造成了阻礙。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問題并非相互獨立而是互相關聯的,要解決這些問題也必須尋找系統性、體系化的策略措施。我們期待通過政、商、學、社、研等各方聯創,共同打造負責任投資的本土化落地路徑和不斷涌現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先進樣本。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