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銀行理財優勢 促進養老金融發展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基金存款安全理財
近日,第二批養老理財試點機構中郵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開始發售第一只養老理財產品——郵銀財富添頤·鴻錦封閉式系列2022年第1期。該產品銷售異常火爆,開售1小時銷量就突破20億元,募集第二天累計認購30億元,提前完成募集目標。除此之外,交銀理財的養老產品也蓄勢待發。養老理財受到市場關注和投資者認可,與市場需求和銀行理財自身優勢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養老金融產品有廣泛的市場需求。近年來,我國人口結構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人口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同時不婚不育現象日益增多,導致少子化問題日益突出。新增年輕人口減少,老齡人口不斷增加,加劇了人口撫養的壓力。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有效化解老齡人口的養老負擔成為當前政府和全社會關心的問題。參照國際養老模式,我國已經逐步構建起包括以基本養老保險為基礎的第一支柱,以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為代表的第二支柱,以商業養老保險、理財投資養老、以房養老等為基礎的第三支柱。目前第一支柱發展時間較長,已經實現了人口的廣泛覆蓋,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收支缺口在不斷增加。第二支柱起步較晚、發展迅速,但是受制于企業和事業單位的限制,覆蓋面有限。而第三支柱剛剛起步,各類養老產品逐步涌現。居民大眾對養老金融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行業發展面臨著重要機遇。
另一方面,養老產品的火爆銷售與銀行理財長期發展積累的品牌、信譽和管理能力密不可分。銀行理財具有以下幾個優勢,使其成為居民養老金融投資的重要選擇。
一是銀行理財投資門檻低。資管新規發布前,銀行理財的申購起點一般是5萬元,資管新規發布后,監管明確規定銀行理財的起購門檻是1元,和公募基金的申購起點保持一致。相較于其他養老投資,如房地產、信托等產品動輒十萬元、百萬元級的投資門檻,銀行理財的門檻大大降低。銀行理財低門檻、普惠性的特點給予中低收入群體參與資產管理市場的機會,使其成為推動居民財富保值和實現養老投資的重要手段。中郵理財發售的首款養老產品不設置認購起點,能夠滿足不同收入群體參與養老產品投資的需求,充分體現了養老理財產品普惠萬家的特點。
二是銀行理財投資風險小。從投資的資產類型來看,銀行理財主要是投資于債權類資產,相較于股權類資產和商品及衍生品類資產而言,波動相對較小。從投資風格來看,銀行理財的投資相對更加審慎穩健,對信用風險和市場波動風險的管控更加嚴格,發生信用違約和產品收益大幅波動的可能性較低。從管理模式上來看,與基金公司更加強調個人主義不同,銀行理財更加強調團隊作戰,因此,整體風格較為統一和更為穩健。銀行理財安全性高、波動小的特點,符合養老理財產品安全性的基本定位,也大大提升了投資者的購買熱情。
三是銀行理財客戶接受度高。相較于其他類型的資產管理產品,銀行理財是居民較早接觸的投資品種,客戶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接受度較高,在居民金融資產配置中占據重要位置。根據《中國財富報告2022》發布的數據,貨幣和存款占我國居民金融資產配置的53%,金融資產過度集中于低風險類型上。隨著居民資產配置結構的轉變,在居民風險偏好的影響下,低風險的銀行理財成為重要的配置資產。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居民偏愛的前三位投資方式依次為:“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理財產品”(47%)、“基金信托產品”(24.8%)和“股票”(17.3%)。除此之外,在疫情沖擊下居民對財富管理的安全性需求越來越高,銀行理財無疑成為重要的投資工具。從這點來看,銀行理財可以在引導居民進行養老投資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博士后、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高級經濟師)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