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高收益理財考驗銀行“硬實力”中國銀行京東基金安全權益
銀行理財的產品貨架正逐漸豐富。日前,招銀理財推出一款指數增強型理財產品——“招銀理財招越公司中證500指數增強60611號理財計劃”。說明書顯示,這一產品私募發行,封閉式運作;募集資金計劃投資于證券公司掛鉤中證500指數收益互換,計劃配置比例不低于80%。管理人對該理財計劃的風險收益評級為PR5(高風險)。認購起點為1000萬元,以1萬元的整數倍遞增。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出現大幅度波動——A股一季度大幅下挫,三大指數一度創下年內新低,其中,滬指失守3300點,創指失守2600點;全球方面,美股也出現大跌,道指2021年1月以來首次跌破3萬點,納指創2020年11月以來新低。
權益市場低位運行,正是資金進場布局以期修復反彈的時機,這也是部分銀行推出增強股指型理財產品的初衷。除招銀理財外,平安理財此前公開募集的“平安理財—鑫享指數增強1號一年定開凈值型理財產品”,首個投資周期關聯標的也是中證500指數。
單就中證500指數而言,其由剔除滬深300指數成分股及總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后,總市值排名靠前的500只A股股票組成,能與上證50、滬深300等大盤風格和以中證1000為代表的小盤風格形成良好互補。京東數科旗下財富管理平臺發布的研報顯示,從行業分布上看,中證500指數成分股分布于21個一級行業,且行業分布較為分散。與此同時,截至2022年2月23日,中證500指數的市盈率(PE)為19.55,分位點僅有5.84%,近5年僅有5.84%的時間比現在便宜,意味著此時布局中證500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和較大的上漲空間,一旦資金審美偏好轉向中小盤股,中證500將迎來一個較大的估值修復行情。
不過,高風險與高收益從來相伴而行。考慮到銀行理財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指數增強型產品目前也只能“錦上添花”。《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顯示,截至2021年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中,風險偏好為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數量最多,占比為34.89%。與2020年同期相比,風險偏好為一級(保守型)和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數量占比均有所增加,分別增加3.08個和2.59個百分點。可以看出,理財產品受眾群體更偏好風險較低的產品類型。
這也是銀行理財市場上權益類產品有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這種背景下,銀行短期內仍將著重布局“固收”“固收+”等穩健類產品,權益屬性更強的理財暫時不會成為主流。但隨著銀行財富管理轉型的推進,整個行業逐漸向公募基金看齊,大力發展風險收益更高的權益類投資無疑勢在必行,而這主要考驗的依舊是銀行理財的資管能力、投研能力,以及持續不斷的投資者教育積累。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