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熱聞】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5篇(2)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篇4:榮華雞為什么干不過肯德基?
我看到過這樣一個寓言:有一天,一只貓來到森林里,看見了百獸之王老虎,發號施令,分發食物,小動物們見了老虎畢恭畢敬,非常羨慕老虎的氣派。當貓偶爾來到河邊,發現自己在水中的影像酷似老虎時,便想效仿老虎。于是,貓趁老虎外出覓食時,在森林里四處招搖,號稱自己是獸王。令貓得意的是,自己的身后也有了一些追隨者:松鼠、鸛、果子貍、土撥鼠。貓率領著這些小動物,到處游逛,吆五喝六,發號施令,儼然成了獸中之王。突然,有一只狼撲向了貓,嚇得貓弓起腰,毛發盡豎,只會“喵喵”亂叫;此時,老虎咆嘯一聲沖了過來,狼夾著尾巴,灰溜溜地逃走了。老虎拍拍貓的頭說:“小樣,你看你腦袋上有‘王’字嗎?貓就是貓,不是聲稱自己是老虎就會成為老虎的。我們從前都是貓,但后來我們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拼搏,才成了百獸之王?!?/p>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做出來而不是喊出來的,振興民族經濟不是喊幾句口號就能實現的。由此,我聯想到了當年榮華雞叫板肯德基的故事。
“肯德雞開到哪,我就開到哪”
肯德基是美國著名的快餐連鎖企業。該企業于1987年在中國建立首家西式快餐廳。此后,肯德基在中國的發展速度一直很快,尤其是從1996~2000年,4年時間增加了300家餐廳。
在肯德基于20世紀90年代初進入上海以后,上海的新亞集團搞了一個“榮華雞”跟它對抗。
這樣,上海榮華雞快餐公司便于1991年12月28日成立了。剛成立的兩年內,公司最高日營業額11.9萬元,月平均營業額達150萬元,兩年累計營業額達1500萬元,職工兩年內發展到近300人,收到表揚信8.5萬封,堪稱“中國第一餐”。
1994年,榮華雞在北京開了第一家分店,并聲稱:“肯德基開到哪,我就開到哪!”
到了2000年,隨著“榮華雞”快餐店從北京安定門撤出,“榮華雞”為期6年的闖蕩京城的生涯,劃上了一個不太圓滿的句號,在與肯德基的大戰中落荒而逃。
在分析榮華雞在與肯德基大戰中敗走麥城的原因時,曾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我認為,包括榮華雞在內的中式快餐與洋快餐較量落于下風的根本原因,在于細節。
先讓我們看一看作為榮華雞上屬機構的新亞集團的說法。
集團的領導層總結認為,肯德基的真正優勢在于其產品背后的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系禄谶M貨、制作、服務等所有環節中,每一個環節都有著嚴格的質量標準,并有著一套嚴格的規范保證這些標準得到一絲不茍的執行,包括配送系統的效率與質量、每種佐料搭配的精確(而不是大概)分量、切青菜與肉菜的先后順序與刀刃粗細(而不是隨心所欲)、烹煮時間的分秒限定(而不是任意更改)、清潔衛生的具體打掃流程與質量評價量化,乃至于點菜、換菜、結賬、送客、遇到不同問題的文明規范用語、每日各環節差錯檢討與評估等等上百道工序都有嚴格的規定。比如肯德基規定它的雞只能養到七星期,一定要殺,到第八星期雖然肉長得最多,但肉的質量就太老。而包括榮華雞在內的所有中式快餐,恐怕就沒有考慮到,或者既便考慮過也沒有細致到這種份上。這正是榮華雞在與肯德雞的較量中敗走麥城的原因。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篇5:沃爾瑪成為龍頭,凱馬特申請破產
沃爾瑪(W-MART)成為龍頭
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興起了眾多的零售商店,經過40多年的爭斗搏殺,沃爾瑪從美國中部阿肯色州的本頓維爾小城崛起,到目前為止,沃爾瑪商店總數達到4000多家,年收入2400多億美元,列全球500強首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
沃爾瑪幾十年來蒸蒸日上,而且不斷擴張。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沃爾瑪仍然以良好的速度增長,僅僅在中國,它就計劃到2005年開100家店。沃爾瑪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它注重細節,從細節中取勝。
1)小城鎮出大效益
2)“保證滿意”“顧客永遠第一”,說到容易做到難
3)永遠向競爭對手學習,學習每一個先進的“細節”
4)注意顧客的每一個“細節”
5)降低經營成本,注重每一個“細節”
6)降低采購成本,監督全球工廠的每一款產品的質量和價格
沃爾瑪2002年雖然做到了全球500強之首,但仍然不遺余力地降低采購成本,監督全球工廠的每款產品的質量和價格。
沃爾瑪2002年結束了外部采購組織的合作,自己雇用了數百名員工從南美洲和中國進行采購,其中在中國的采購額達到60億美元;沃爾瑪在全球建立了21家辦公室,監督全球工廠的每一款產品的質量和進貨價。
7)“服務”是服務業的生命
沃爾瑪每個細節都有精確的規定。
沃爾瑪服務三條基本信條(ThreeBasicBeliefs):
①尊重個人原則,努力做到最好;
②10英尺規則(10-FootRule):任何一位職員,在顧客距離你10英尺(3米)以內的時候一定要問候;
③太陽落山原則(SundownRule):員工或顧客的任何要求必須在太陽落山前得到答復。
8)每個店的相同性與差異性
看過"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的人還關注了:
1.關于細節決定成敗的好詞好句
2.細節決定成敗作文論據
3.細節決定成敗的勵志名言
4.個人對細節決定成敗的心得體會范文
5.員工對細節決定成敗的心得體會
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高度!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篇1:過去,人是第一位的
將來,制度是第一位的(管理)在企業的管理中,對細節的追求是無止境的。但對細節追求是可以衡量的,衡量的尺度,就是制定出了相應的標準和規范。我認為,標準和規范,就是對細節的量化,是重視細節、完善細節的最高表現。一個沒有規則、沒有標準的企業肯定是管理不到位的。
我們知道德意志民族是一個認真、嚴謹、精細的民族,在法律體系中以及在企業管理中重視程序的精神,就說明了這一點。
與德相反,美國則是一個崇尚自由的民族,但我們可能不會想到美國竟有規定會議怎么進行的規則。
說到開會,我們中國人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是開會“大國”,有些年可以說是天天開,甚至是一天到晚開。大會小會,什么樣的會都開過。有一種說法是“舊社會稅多,新社會會多”。美國人是會少,不僅少,而且短;工作中的碰頭會之類的,常常是站著開。
美國人崇尚自由,但美國人對待開會卻是嚴肅認真的,美國人是會少規矩多。說到開會的規矩,世界上恐怕沒有人比得上美國人的規矩大了。他們有一本厚厚的開會規則——《羅伯特議事規則》(Robert?sRulesofOrder)。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這部由亨利·馬丁·羅伯特撰寫的《議事規則袖珍手冊》(PocketManualofRulesofOrder)于1876年出版,幾經修改后于1990年出了第九版。
像議事規則這樣的技術細節,對于美國這樣的多元化而又強調個人自由、人人平等的國家是非常重要的,是民主得以實現的必要條件。否則的話,如果發生分歧就互不相讓,各持己見,爭吵得不亦樂乎,很可能永遠達不成統一的決議,什么事也辦不成。即使能夠得出可行的結果,效率也將十分低下。羅伯特議事規則,就像一部設計良好的機器一樣,能夠有條不紊地讓各種意見得以表達,用規則來壓制各自內心私利的膨脹沖動,求同存異,然后按照規則表決。這種規則及所設計的操作程序,既保障了民主,也保障了效率。
羅伯特議事規則是在洞徹人性的基礎上,經過精心琢磨而設計的。正是這種對細節把握得精致完美的規則,才最大化地實現了公平與效率。
所以,任何一個真正成熟的管理,無論是社會管理,還是經濟管理,必然是靠在對細節精確把握的基礎上制定的規則來運行的。管理離開不開規則和標準,而規則和標準正是精致的完美表現。
廈門航空公司曾經發生過一起飛行事故,飛機升空后起落架無法收回。問題處理過后,廈門航空公司寫下了第一張SOP,就是所謂的標準作業規范。其中還說明了如何不要忘記起落架上面的插銷,因為那次事故就是插銷沒有拔的緣故。飛機機身有任何地方在維修,都要系上一條紅絲帶。另外插銷要怎么拔,拔了以后要后退幾步,手要怎么舉起,飛行員怎么看到,大家怎么打手勢等等都有十分詳細的標準。再出現任何問題就可以查閱SOP,找出問題的所在。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篇2:創業很刺激,管理很平淡
中國曾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古訓,現代社會人們也認為:產生英雄的時代是一個悲劇時代。因為通往英雄的路是用千百萬士兵和民眾的血為他們鋪就的。
在經濟運行中,從來就不需要什么英雄。運營良好的企業歷來主張從神經末稍看管理,從精細的管理中獲得利潤,尤其是在市場發展比較充分、利潤空間逐漸縮小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企業要獲得利潤,主要依靠精益求精的細節管理,只有“舉輕若重”,做好每一個細節,方能達到“舉重若輕”的境界。
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說:“管理好的企業,總是單調無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那是因為凡是可能發生的危機早已被預見,并已將它們轉化為例行作業了。”張瑞敏借用這句話來闡述海爾OEC模式的核心思想。他說:沒有激動人心的事發生,就說明企業運行過程中時時處于正常,而這只有通過每天、每個瞬間的嚴格控制才可能做到。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篇3:上海地鐵二號線和一號線的差距
有一次,與從德國回來的一位“海龜”朋友聊天時,我自然問起了他留德的感受,并問他對德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說:就是德人的嚴謹,德國人對任何工作細節的關注。他說了令我吃驚的一件事:現在德國的高速公路有的還是希特勒時代修筑的。
這讓我想起了許多工程問題。京深高速公路剛修了幾年,看看有多少路段在修修補補,是我們的設備不夠先進嗎?不是。據我所知,我們的許多建筑施工單位用的都是一流的進口
設備,我們的差距其實就在我們的思想里。坐過上海地鐵的人,一定都知道上海地鐵二號線的故事。
有一位名人說過:“硬件項目的管理更多地體現在細節的管理,細節到每個設計、每次改動、每天操作?!鄙虾5罔F一號線是由德國人設計的,看上去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直到中國設計師設計的二號線投入運營,才發現其中有那么多的細節被二號線忽略了。結果二號線運營成本遠遠高于一號線,至今尚未實現收支平衡。
三級臺階的作用
上海地處華東,地勢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點點,一到夏天,雨水經常會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國的設計師就注意到了這一細節,所以地鐵一號線的每一個室外出口都設計了三級臺階,要進入地鐵口,必須踏上三級臺階,然后再往下進入地鐵站。就是這三級臺階,在下雨天可以阻擋雨水倒灌,從而減輕地鐵的防洪壓力。事實上,一號線內的那些防汛設施幾乎從來沒有動用過;而地鐵二號就因為缺了這幾級臺階,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對出口轉彎的作用沒有理解
德國設計師根據地形、地勢,在每一個地鐵出口處都設計了一個轉彎,這樣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煩嗎?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嗎?當二號線地鐵投入使用后,人們才發現這一轉彎的奧秘。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你家里開著空調,同時又開著門窗,你一定會心疼你每月多付的電費。想想看,一條地鐵增加點轉彎出口,省下了多少電,每天又省下了多少運營成本。
一條裝飾線讓顧客更安全
每個坐過地鐵的人都知道,當你距離軌道太近的時候,機車一來,你就會有一種危險感。在北京、廣州地鐵都發生過乘客掉下站臺的危險事件。德國設計師們在設計上體現著“以人為本”的思想,他們把靠近站臺約50厘米內鋪上金屬裝飾,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條邊,這樣,當乘客走近站臺邊時,就會有了“警惕”,意識到離站臺邊的遠近,而二號線的設計師們就沒想到這一點。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磁磚,乘客一不注意就靠近軌道,危險!地鐵公司不得不安排專人來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中國人決不乏聰明才智,缺的就是對“精細”的執著。想想我們的城市規劃、城市建設中的工程留下了多少遺憾。請問:我們城市的道路有多少條沒有被“開膛破肚”過?我們的城市規劃設計者有誰想到了供殘疾人使用的無障礙通道(現在好像仍然沒有)?我們城市中的立交橋有多少剛剛“勝利完工”就成為新的擁堵點,從而不得不進行一遍遍的改造?我們城市里鱗次櫛比的高樓中,真正有創意的有多少?火柴盒樓、四方塔樓,一片片地被克隆著……。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李素麗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