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變化與性質教學反思 世界快播
- 1物質的變化與性質教學反思
- 2物質的變化與性質教學反思
- 3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教學設計與反思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教學設計與反思,初步了解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講解藍色塊狀的膽礬研碎后變成藍色粉末狀的膽礬,我們把這種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叫物理變化,而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等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教學反思2017-09-05 11:06:39 | #1樓回目錄
(資料圖)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教學反思
在進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教學時,學生對一種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容易區分,對一種性質是“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也容易區分;但是對一種描述到底是“變化”還是“性質”卻不容易區分。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簡單易行的“變化”和“性質”的區分教學法。
教師這樣給學生舉例講解:同學們,現在飛機場上停著一架飛機,我說“這架飛機能飛”,這是飛機的一種物理性質,指飛機具有這樣一種能力,但飛機實際并沒有起飛;同學們,看天上一架飛機在飛,還有一架飛機飛走了,這就是一種物理變化,表示“正在發生著”或“已經發生了”。
然后教師給學生歸結:“性質”指的是物質具有的一種能力,能發生但是未發生,常用“能、會、易、可以、容易”等字眼表示;“變化”指的是“正在或已經發生”的一個過程,兩者是有根本區別的。
經過這樣講解以后,學生比較容易區分“變化”和“性質”了,然后教師再精選相應的習題進行練習鞏固。比如,教師可以出關于木炭的習題訓練學生: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體;②木炭能燃燒;③木炭被粉碎;④取一小塊木炭點燃,放入氧氣瓶中燃燒,發出白光。上述描述,屬于物理性質的是;屬于化學性質的是;屬于物理變化的是;屬于化學變化的是。從答題情況看,學生掌握還是很不錯的。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教學反思2017-09-05 11:06:33 | #2樓回目錄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難點是性質的教學。物理性質讓學生記住口訣表,實在記不住的就記住是人的感覺器官所感知的。之后再練習,效果挺好。化學性質,單從概念上去理解,對于新初三的學生來說比較難,我把化學性質和化學變化作比較,把化學性質中的一些字劃掉,然后變成化學變化,多次練習,學生很快掌握。效果挺好。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教學設計與反思2017-09-05 11:06:20 | #3樓回目錄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教學設計與反思
洛南縣祖師中學何愛琴
教材分析
本節課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過實驗、觀察、分析等
活動,幫助學生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區別,了解化學學科研究問題的角度和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剛接觸化學,對化學的認識比較膚淺,對一些化學現象的認識比較模
糊,但學生對學習化學有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化學所研究的對象;
2.初步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別,并能運用概念來判斷一些典型
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3.初步了解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4.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觀察、描實驗現象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化學在人類發展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
課型實驗探究、總結、應用課
教學用時1課時
實驗器材試管,鐵架臺,玻璃片,研缽和杵,酒精燈,坩堝鉗,鑷子,石棉網,單孔橡皮塞,導管;氫氧化鈉溶液,膽礬,水,鎂帶,堿式碳酸銅,澄清石灰水等大理石,稀鹽酸
教學過程
(舉例)舉化學在人類歷史上的用途。
(引導)學生對此會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導學生去看書上提出的幾個為什么。
(講述):我們會在生活中發現許多類似的問題,而這些有關物質及變化的問題在化學課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釋,因為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自然科學。
(強調):做以下實驗時注意三個方面的觀察:1.變化前的物質2.變化時發生的現象3.變化后產生的物質。
(演示實驗)1:水的沸騰
(講解):水變成水蒸氣只是存在狀態的不同,并沒有生成其它物質。(演示實驗)2:膽礬的粉碎邊演示時邊介紹儀器名稱、使用方法等。(講解):藍色塊狀的膽礬研碎后變成藍色粉末狀的膽礬。
(演示實驗)3:鎂帶的燃燒
(講解):鎂帶的顏色、狀態,燃燒時發生的主要現象:放出大量的熱,同時發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實驗)4:加熱堿式碳酸銅
(講解):堿式碳酸銅由綠色逐漸變黑,試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產生。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從以上可以看出,實驗1、2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質的形態發生了變化,但沒有生成其它物質。我們把這種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叫物理變化。(學生):叫學生舉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變化;
實驗3、4有一個共同特征是變化時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質,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在化學變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質外,還伴隨發生一些現象,如發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等。
(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化學變化。
(小結):采取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小結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本質區別。
(講解):這兩種變化唯一的區別是是否的新的物質生成,那么這兩種變化有沒有聯系呢?
(小結):在化學變化過程中會同時發生物理變化。例如點燃蠟燭時,石蠟受熱熔化是物理變化,同時石蠟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卻是化學變化。
(講解):鎂帶能燃燒說明鎂帶具有可燃性,堿式碳酸銅受熱由一種物質轉化成三種新物質,說明堿式碳酸銅在加熱條件下不穩定。而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等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
(小結):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閱讀):學習化學的意義、化學史及怎樣學習化學
(課堂練習);1、判斷下列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⑴人的呼吸⑵打碎玻璃⑶鐵變成“鐵水”⑷木材燃燒⑸不結冰⑹鎂帶燃燒⑺鋼鐵生銹
2.指出下列物質的性質是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
⑴水的密度為1g/cm3⑵酒精具有揮發性
⑶堿式碳酸銅在加熱條件下具有不穩定性
⑷鎂帶具有可燃性
⑸水在0℃以下就會結冰
(課堂小結):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它們的區別與應用。
(布置作業):1.課堂作業:2、化學書1.2.3.
板書設計
一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1演示實驗
2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定義與區別
二物質的性質
1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定義
2物理性質的描述方面
3化學性質的描述方面
三辨析以下概念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化學變化和化學性質。
教學反思
本節課能夠按照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好引導作用;不足的方面是課堂內容太多,學生不易接受,教學效果差,如果以后再上這節課時,應分2課時。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