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試卷講解教案
期中考試試卷講解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期中考試試卷講解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期中考試試卷講解教案1
講評內容:
【資料圖】
期中試卷
講評目標:
學生掌握1—4單元學過的內容,語文期中試卷講評教案。
講評重難點:
抓住學生考試中的弱項是重點,指導講評過程是難點。
考情分析
參考人數33人,及格率百分之百,優秀率百分之七十八。
試題分析
本試卷共十個大題,選拼音、辨字組詞、補充詞語、選擇詞語填空、修改句子、根據課文內容填空、閱讀短文、古詩連線及作文,教案《語文期中試卷講評教案》。
得分率好的題。
1—7大題及古詩、作文。
失分最嚴重的問題。
改句子中的一個題和閱讀短文中的幾個填空題。。如:“楓樹的葉子是秋季最紅的.樹葉。”(縮句)正確答案為“葉子是樹葉。”但有些學生改成葉子是最紅的。沒能理解縮句的要點。
閱讀課文片段中(3)小題“大的、花的、黑的、白的”這是寫了鳥的種類多。有的學生寫成顏色多。有的 有的 有的 這是寫年哦的姿態多或千姿百態。有的學生寫成“動作”還有的學生空著沒做。“昨天我的眼睛騙了我。”這句話的意思是昨天不是 而是 全班只有一個學生做對。這屬于老師的失誤,在講課時沒有給學生講清。
修改完善百分卷
要求學生把本次試卷的錯題改正過來,之后小組互相檢查。
補償練習
教師出一些本次考試內容的試題。
課堂小節
讓學生談談本試卷的收獲。
期中考試試卷講解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對考卷做系統分析,幫助學生對試卷結構、得分情況有深度了解。
2、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分析錯題錯因,訂正并理解考題。
3、方法與過程:結合高考考綱要求,指導各題型分析方法和步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語言文字運用積累、古詩文鑒賞、文學類文本分析。
難點:文言文閱讀。
三、教學課時: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演講:對于本次期中考試的總結及展望
S點評 T總結:
語文學習沒有常勝將軍,一馬當先不必沾沾自喜,馬失前蹄也不必妄自菲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本次期中考卷。
(二)分析試卷
T:Ppt展示數據統計表
S/T:從數據中分析出什么?
T:160分值中,得分率低于60%的題目基本集中在語言文字運用、古詩文閱讀、詩歌鑒
賞及文學類文本中,得分率最高的是名句默寫題。從這份簡單的數據分析中,我們清晰看出我們同學們并不缺乏學習的毅力,而是缺乏豐厚的文學積淀和理解鑒賞詩文的能力。所謂厚積薄發,我們來從語言文字運用題入手分析。
(三)語言文字運用
S:自主訂正1-5小題,揣度做題方法 T:請同學來分析,重點分析1、5兩題 1、字音
劍戟: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壓軸(ppt):《辭海》“壓軸是戲曲術語。指一臺折子戲演出中的倒數第二個劇目。由于最末一個劇目稱大軸而得名。” 召喚:廣播操《時代的召喚》
2、成語
T:高考考綱對成語題的要求是表達運用E級,即理解成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并能正確使用。
S:“應運而生”順應時代的需要而出現的。“犯罪行為”不是“順應時代出現的”,故用在此處不合適。
T:注意避免張冠李戴,望文生義。成語題可以從哪幾方面來分析呢?
S:情感色彩、使用對象(豆蔻年華)
3、4、文言詞匯
T:這兩題重點考查了課內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這里大家掌握的不錯,我們簡單看一下。
S:術業有專攻:研究學習;木直中繩,輮以為輪:把什么制成
T:同學們還記得沈復在《童趣》中寫道:“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嗎?
“以什么為”是一個固定句式,把什么作為。
5、特殊句式
T:分析考綱:本題考查的是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結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譯進行考查。這一題大部分同學都錯選了A項,A項和B項的區別主要在第幾句的劃分上呢?
S:(5),請一生分析(3)、(5)、(9)項
T:(5)不僅是省略句、狀語后置句,還是被動句。
S:翻譯第(5)句:李蟠不被當時的時俗所拘束。
T:技巧:直接判斷法、排除法、最佳選項法等
6、仿寫句子
T:分析考綱選用、仿用、變換句式都主要考查按照具體要求進行語言表達的能力。 (例句)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ppt展示考生答案)
S:請學生分析其中錯誤:句式不一致
T:展示學生正確答案,請學生分析注意要點。
S分析 T小結
注意要點:“三一致”原則——句式、修辭、情感
(四)文言文閱讀
T:從試卷分析上看,很多同學對文言文閱讀是談虎色變,高考考綱對大家的要求是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而“人物傳記”這一體材在高考中始終占主要地位。本次考試題目節選自《宋史郭浩傳》,為2012年全國高考大綱卷。本文的主人公是誰?
S:郭浩
T:郭浩是什么人?
S:宋朝將領
T:(ppt展示)人物傳記的特點:(小詩記憶)
身份為人在前面,典型事件跟后邊。經歷官位會多變,品格教化文中見。
7、實詞含義(理解B)
T:本題重點考查的是重點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大家在閱讀文章時就應當在文中圈出這些字詞。請同學分析這一題。
S:逐一解讀。分析方法。
已:學不可以已
8、篩選信息(分析綜合C)
T:考查重點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體內容,判斷信息所屬的性質,根據要求提取相關信息。對于這一題大家需要抓住題干中的哪個關鍵詞?
S齊:“金人”
T:請一位同學分析這一題,總結方法。
9、信息概括(分析綜合C)
T:文言文信息概括題重點考查對文章的層次、段落或整體的把握能力。請同學分析,總結方法。
S分析
T:分析這一題時,大家是否從中得到了很多有效信息呢?我教給大家一個做人物傳記題的小技巧,拿到題目可以先讀一下信息概括題,可能其中會包含錯誤信息,但是卻能夠初知大意和部分翻譯,有效降低閱讀難度。同時做信息概括題時,一定要注意細節分析,比方時間點上的變動等。古語云:小心使得萬年船,放在此處也十分契合。
10、翻譯句子(理解B)
T:(分析考綱,ppt)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古文翻譯要求以直譯為主,并保持語意通暢。要注意原文用詞造句和表達方式的特點。
(1)臣在任已聞警,慮夏人必乘間盜邊,愿選將設備。(3分) 、
(2)浩招輯流亡,開營田,以其規置頒示諸路。(3分)
(3)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齊)
S:找關鍵詞分析,總結方法和注意點。
T:抓住重點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
補充:人物傳記答題技巧:
技巧解讀一:關鍵先看概括題。初知大意,部分翻譯,降低難度。
技巧解讀二:回頭讀文一兩遍。人、時、地、事理清楚。
技巧解讀三:詞句找出要劃線。聯系語境進行理解。
技巧解讀四:實詞語境很重要。
技巧解讀五:翻譯看準重點詞,句意通暢高分見。
(五)詩歌鑒賞
T:相較于文言散文的寫作,古代文人墨客詩詞歌賦的創作也可謂蔚為大觀。而對于我們中學生而言,除了領略詩詞的美感外,更重要的是掌握鑒賞這些作品形象和技巧的能力,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和歷史局限。這一題得分率只有40.7%,總體偏低。在高考大綱中,對此項的考查集中在唐詩宋詞方面。一起來分析宋代詩人謝枋得的這首《慶全庵桃花》。
T/S:五步(引導學生一起說出):詩題、作者、主體、注釋、問題 S齊讀
T:介紹詩題、作者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深意?
T:有幾問?回答幾點?S:2
S:請同學分析首句。《桃花源記》 (2)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T:什么題型? S:煉字
T:幾步?S:解釋含義、聯系文本、點明手法、分析情感 S/T:請同學回答總結。
T:詩歌最后一定會落實到情感上。
(3)請簡要分析“桃花”在全詩中的作用。
T:桃花是全詩的意象,有什么作用呢?我們可以從內容結構上來分析,也可以從手法上來解讀。(常見意象:月、柳、紅豆等)
S分析 T點撥
(六)練練身手(T:ppt)
1、翻譯句子
(1)浩手斬二騎,以首還。
(2)敵據塞水源,以渴我師,浩率精騎數百奪之。
2、意象分析
例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 找出詩句中的意象并分析。
期中考試試卷講解教案3
教學內容:
試卷中的典型錯題以及針對性拓展練習。
教學目標:
1、分析試卷中的`典型錯題,尋找錯誤的原因。
2、針對錯題進行拓展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
3、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查找試卷中存在的問題,尋找自身錯誤的原因和不足。分析學生錯誤原因,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整體回顧,介紹本次練習的整體情況
上周五,我們進行了期中測試,我們班的整體情況是這樣的:優秀的有22人,良好的有15人,其中很不理想的有4位同學。自己在心里估算一下,我大概在班里的什么位置。好的同學還需精益求精,課后把你的好方法告訴大家。沒考好的也別灰心,想想自己錯的原因在哪兒,查漏補缺,下次注意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就行了。
二、自我分析試卷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張試卷。
1、首先自己先看一下試卷,看看哪幾題是自己能做卻失分的?自己先訂正一下試卷上會訂正的的錯題,不會訂正的放著,一會我們一起來幫助你,老師給你們3分鐘時間。想一想我們這張試卷可以分為幾個板塊?
2、學生交流反饋:三個:識字寫字部分、閱讀部分和寫作部分。
3、小組合作討論你還沒解決的題
師:剛才我們已經把會訂正的訂正好了,那還有哪些地方是你不會訂正的呢?(指名回答)我們一一來解決。
三、典型錯題講評
(一)、讓學生找出哪道題最容易出錯。
(二)、請做全對的同學說說當時做這道題是你是怎么想的?(讓對的學生說說做的好方法)
(三)、舉一反三,講解相應的習題
(四)、基礎部分典型錯題
四、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意思,把序號填在括號中。
五、選詞填空。
持續繼續連續陸續
1、這場比賽相當激烈,()進行了三個小時才決出勝負。
2、放學了,同學們()走出校園回家去。
3、晚飯后,我()認認真真地完成回家作業。
(1)讓學生說說是這四個詞語的區別在哪里。
1、“繼續”有承接的意思,即后(下)一個行為或活動是前(上)一個的承接延續,主要用在動詞或動詞性短語之前,表示“動態”。
2、連續更側重于表示“重復”的特征,即前后的動態或靜態均無變化,只是重復而已。如說某人連續出錯,意思就是說某人一個接一個重復出現錯誤,盡管出錯的內容可能有所不同,但“出錯”這個行為本身卻是重復性的。
3、持續所要表示的是一種狀態的保持,更強調它的“靜態”特征。比如氣候方面的高溫、低溫或干旱等
4、陸續有兩個意思,一個表示有先有后,時斷時續,一個表示先后相續不斷。
(2)在試卷上自行訂正這道題,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補充課外練習:
我今天得(繼續)做昨天沒有完成的工作。
這道題目我在單元測試和期中測試中(連續)出錯。
這幾天的天氣(持續)著高溫。
臨近上班時間,偶的同事(陸續)出現了。
期中考試試卷講解教案4
教學目標
1.明確試卷存在的錯誤及原因,強化知識的薄弱環節。
2,培養學生養成獨立訂正的良好習慣,自覺查漏補缺,認真訂正試卷錯誤。
3. 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更正試卷中的錯誤題型。通過分析錯題,把握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常見題型的答題策略。
教學過程
一、考試情況分析:
1、班級情況分析
整體來說比以前有了很大進步,主要體現在:書寫比以前認真了;做題格式更規范了;成績有了很大提高。
2、表揚優秀和進步明顯的學生
通過這次考試,還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同學和進步大的同學,他們分別是……
在這里,我們要用掌聲向他們表示祝賀,希望他們再接再厲,取得更大進步。其他同學也不要灰心,因為只要你稍加努力,下一次成功一定會屬于你。
3、分析錯題原因
從試卷中不僅要看到優點,更重要的是找到不足,并加以改正從這次的考試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學習習慣還有待提高,比如個別同學書寫不認真,出現抄錯數的現象,書寫格式不規范
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尤其表現在填空題和計算能力上
解題策略問題
知識缺乏問題
二、學生自主訂正
由于這些原因,導致了試卷中一些題出現了錯誤,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份試卷,看看如何利用試卷中的錯誤,找到解決它們的策略。
下面首先請同學們自我檢查分析,完成三件事情
1、自查檢查自己出錯的原因。
2、糾正:把自己能改正的題目改正過來。
3、記錄: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
三、小組合作,交流
下面我們就進行小組交流,把剛才自己解決的問題說給小組內同學聽,自己解決不了的請小組同學幫忙,最后小組長把你們小組出題較多的題記下來。
學生合作交流
四、典型題型分析:
課前老師也對錯題進行了統計,通過剛才的小組合作有些問題已經解決了,那下面我們主要來研究這些題:
(一)
第4題 一頭牛的體重是5600kg,正好是一頭牛的8倍,這頭牛重(
第8(2)題 地球赤道的周長是四萬零七十五點六九千米。寫作(
(二)、判斷:
第2個: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的幾何體,看到的形狀一定不同。(
第5個:近似數是6.32的三位數不止一個。()
(三)、選擇
第4個. 下面3個幾何體,從()面看到的形狀相同,從( )面看到的形狀不同。(
其中第二個空,正確答案有兩個,有的學生只選一個。
( 六)解決問題
第4題、6名教師帶100名學生,去“某某風景區一日游”【成人:100元;學生:50元;團體:(10人及以上):70元】怎樣買票最合算?
錯因:
(1)
(2)只寫一種方案,應該至少寫兩種進行比較。
期中考試試卷講解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能記住人類的直系祖先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的主張。
2.能說出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意義。
3.能說出絲綢之路的路線,起點和終點,并分析絲綢之路開通的意義。
二、試卷分析
本次七年級歷史考試,考試范圍1—14課,滿分50分,考試時間50分鐘,由于教學進度較慢,沒有講到考試的地方,造成一些試題,學生不會做,同時由于學生書寫不規范,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牢固,造成學生普遍得分不高。七七班最高分35分,最低分4分,說明學生之間的差距較大。
三、考試數據分析
班級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
平均分19.18
分
18.73 17.44 18.2 15.94 16.89
及格
人數
7人4人1人5人0人1人
班級七七七八七九七十七十
一七十二
平均
分
18.82 15.33 17.9 16.21 16.06 17.7
及格
人數
4人0人6人7人3人3人
四、評講試卷
選擇題,每小題1分,教師出示答案,學生進行改正
1.B
2.C
3.B
4.B
5.B
6.A
7.C
8.B
9.C 10.C
11.D 12.B 13.C 14.D 15.B 16.A 17.D 18.C 19.B 20.A
教師重點講解一些錯題、難題
2.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進入農耕文化時代,下列表述符合這兩個氏族農耕文化特征的是()
A開始應用鐵制農具B推廣農耕技術
C飼養家畜制造陶器D確立土地私有制
解析:本題主要抓住關鍵時間“六七千年前”,人們當時進入農耕時代,開始飼養家畜制作陶器,ABD都是戰國時期,不符合題意,顧選C
10.春秋戰國時期,出現“公作則遲,分地則速”的現象,主要是因為()
A分封制的推行B百家爭鳴的活躍
C鐵器牛耕的推廣D合縱連橫的開展
解析:主要理解公作則遲,分地則速這句話的意思,分地后,由農民耕種,積極性大大提高,分封制開始于西周,與題干不符,百家爭鳴主要是思想方面,合縱連橫是戰爭時期的政策,與題干不符,故選C
20,張騫通西域后,許多西語物產開始傳入中原,這些物產有()
①葡萄②胡蘿卜③汗血馬④水稻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此題,用排除法,水稻最早種植于河姆渡居民,是中國特有的,不是西域傳到我國的,故排除④,選A
選擇題方法總結
1.抓住關鍵詞,關鍵句子,直選法。
2.排除法,排除其中一個選擇項,即可選對。
3.選擇項對比法,對比四個不同的選擇項,找出差異,找出與題意相關的選項。21.(1)原因:社會發生深刻而廣泛的變化(或社會急劇變化);老子;天人合一。
(2)仁和禮;意思:自己不希望他人對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1分);啟示:我們平時對待人和事都應該有仁愛之心,以德伴隨自己,可以讓我們活得更充實和和諧等;仁政。
23.(1)物品:手工業品、農產品。(絲綢、瓷器、茶葉等);文化:信仰、價值觀念、宗教信念等。(1分)
(2)長安,大秦(古羅馬);人物:張騫(1分);標志性事件是: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2分)作用: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的交流。
解析:該題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牢固,很多同學沒有寫對,說明很多同學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牢固。需要讓同學們加強基礎知識的記憶,做到溫故知新。
五、訓練鞏固
選擇題
1.“他是春秋魯國人,思想教育都精明。思想提出“仁”學說,儒家學派他來創。”
這里描述的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孔子是春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在《論語》鄉黨篇中有這樣一句,“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這體現了孔子的()
A.“仁”的思想 B.“君輕”的思想 C.“無為”主張 D.“兼愛”主張
3.下列對于孔子的評價,比較確切的有()
①偉大的思想家②偉大的史學家③偉大的文學家④偉大的教育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富強。”這段材料不能
..說明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變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進程
C.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富民強 D.商鞅變法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5.《史記》說:“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這段話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點是
A.朝議裁決 B.集權獨斷 C.世襲傳承 D.政務繁忙
6.(8分)縱觀歷史的進程,可以發現人類社會是在不斷進步與發展的。為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每個時代的治國理念與方針也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并對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西周王朝通過對四土,四國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遼闊的四土、四國之地已緊密地聯為一體……一統于周天子的統治之下。
——《從早期國家結構的基本形式看秦漢大一統政治的社會基礎》【材料二】夫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教民耕戰。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
——《戰國策〃秦策》【材料三】秦兼天下,建皇帝之號,立百官之職……丞相,秦官,金印紫授,……太尉,秦官,金印紫授,……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銀印青授……。
——班固《漢書〃九官公卿表》【材料四】“漢承(繼承)秦制,有所損益(減少和增加)。”為了鞏固統治,劉邦分封諸侯異姓王、同姓王,隨著封國的發展,出現“尾大不掉”之勢……。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實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實行該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商鞅在秦國推行變法。變法從哪年開始?材料中的“教民耕戰”指變法中的哪兩項措施?
(3)材料三中“秦兼天下,建皇帝之號”請問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姓名?從材料中可以看出秦朝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度,請問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職能分別是什么?請問秦朝在地方實行什么管理制度?
(4)為解決材料四中反映出的封國“尾大不掉”之勢的問題,漢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結果如何?
期中考試試卷講解教案6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共同解決學生出現的錯題,難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能力目標: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精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典型錯題的剖析,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3.知識目標:了解思想品德試題的特點,初步掌握答題的方法技巧;發現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查漏補缺,明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教學內容分析:
七年級思想品德試卷共計20題,單項選擇題:1——15題,每小題3分,共45分;非選擇題:16—20題,共55分。試題知識覆蓋面廣,難易適中,緊扣課標要求。試題緊密聯系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引導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反思自己的日常行為,在反思中形成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充分體現了思想品德課的特點。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試卷講評課具體通過“第一篇章:調整心態篇——第二篇章:表彰優秀篇——第三篇章:反思提高篇”三個環節實施課堂教學,首先,通過心理測試,進一步了解學生考試后的心態,進而幫助學生調整心態,正視現實。其次,表彰優秀,充分肯定學生答題中的閃光點,這樣能讓大部分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樹立自信心。最后,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發現問題,查找原因,掌握解題的方法和答題技巧,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方法與策略:
1.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發現存在的問題及典型的錯誤,分析出錯的原因,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
2.精講法:對于全班出錯率較高、得分率較低的部分題目,教師在課堂上集中重點評講。
3.歸納法:學生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總結出解題的方法與技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