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優秀教學設計 焦點熱訊
小學數學《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根據現實的問題情境合理選擇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將三位數看成接近的整百數或整十數進行近似計算。
2。通過估算方法的學習,使學生體會估算在生活實際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本課的內容是建立在前面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與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基礎之上的,由于學生沒有學過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精算,在本課的估算中,他們還必須將三位數估成整百數或幾百幾十數進行計算。又因為估算本身就是一種開放型的創造性活動,估算的方法靈活多樣,因內容而定,因實際情況而變化,往往帶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而三年級的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過程中,所以,本課必須加強估算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有章可循,進行合理的估算。在實際教學中,要注意結合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必要性,同時重點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一是教學用不等式的性質進行估算的策略。二是教學選擇合適的單位進行估算。而這也正是本課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估算。
教學難點:根據現實情境,合理選擇估算策略。
教學準備:課件、練習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問題引入
(一)復習舊知
1。課件呈現:P9的主題圖,這一所學校的學生正要乘汽車去世博會參觀,誰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級的人數?請學生直接報出答案后,再說一說是怎么算的。
2。學生匯報完畢,教師點擊課件:小精靈也算了一算,這個學校的一到三年級來了221人,四到六年級來了239人。
3。點擊課件呈現本課P15的主題圖中的巨幕影院:他們參觀完了世博園,來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場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電影。
(二)引入新課
1。點擊課件,呈現P15的主題圖,出現三條數學信息。
2。引導學生閱讀與理解: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學生匯報:巨幕影院有441個座位;一到三年級有221人;四到六年級有239人;
(2)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時,教師及時給予引導與肯定,最后引出本課的問題是: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嗎?
(3)讓學生討論解題思路:要想解決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能不能坐得下的問題,其實就是求什么?引導學生發現:其實就是比較六個年級的學生人數與座位數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個年級學生的總人數,而后引導學生列出算式:221+239=
3。適時引導,引入新課
(1)師:我們還沒有學習過三位數加三位數,怎么辦?可能有學生說:我會算。教師要加以表揚。同時引導:因為這個問題是問能不能坐得下,并沒有讓我們去求兩者之間具體的差。也就是說,不一定非得要準確算出六個年級學生的人數,我們可以通過估算,算出六個年級學生的大概數,也能解決這個問題。
(2)師: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與上面這個問題類似的情況,其實啊,精確的計算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用大致的估算,同樣也能解決上面的問題。相信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之后,我們都能用今天學到的估算來解決類似的問題了!
(3)點明課題并板書:用估算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復習,既進一步鞏固學習過的兩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也是為接下來的估算作知識遷移的原始儲備;同時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明確利用估算同樣可以直接來解決問題,從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學生出現先算后估的方法。】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教學例4。
1。提出問題:我們要先算出六年級學生人數的大概有多少人。那這道題我們應該怎么估算呢?你們想自己試試嗎?
2。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估算方法。教師巡視,及時到各小組中聽聽學生們的想法。
3。學生匯報估算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巡視中了解的情況,選取有代表性的小組匯報,教師做適當引導。
學生的方法可能有多種,但重點讓學生匯報以下兩種:
(1)將221看成200,239看成200,這樣算出200+200=400,雖然我們知道221+239>400,但無法確定是否大于441。
(2)將221看成220,239看成230,這樣算出220+230=450,因為450>441,所以坐不下。
學生匯報時,教師利用課件呈現出已經整理好的兩種估算方法,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4。回顧反思
(1)小組討論:以上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引導學生發現:
①相同點是:都是將兩個數往小估,估成一個整百數或者是與之接近的整十數,然后相加得到一個新的中間數。
②不同點是:第一種估算方法不能解決問題,所以這種方法不合理;第二種方法能順利解決問題。
(2)反思:小組討論:為什么第一種估算方法不合理?
①引導學生發現:那是因為第一種估算方法將兩個數都估成整百數,與這兩個數本身的誤差比較大。而第二種方法是將這兩個數估成與它們接近的整十數,誤差小。
②教師強調:所以,我們在利用估算解決問題時,并不是隨意的往大估或往小估,也不能隨意的估成整百數或整十數。要根據數據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單位,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5。介紹其它算法:請學生匯報其它算法,如果學生沒有,教師可以補充。
(1)將221看成220,239看成240,這樣算出220+240=460。因為第一個數估小了1,而第二個數估大了1,所以估出的結果就是精確計算的結果。因為460>441,所以座位不夠。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匯報交流、比較反思,體現估算方法多樣化和估算策略的滲透。使學生明確估算時,需要根據數據的特點和問題的情境靈活選擇估算方法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切忌生搬硬套。】
(二)反饋練習:課件呈現P15的“做一做”。
1。學生獨立思考,自己選擇估算策略解決問題。
2。指名匯報估算方法。
3。學生匯報完畢,教師重點講解下面的方法:
將196看成200,將226看成230,這樣算出200+230=430,因為430<441,所以坐得下。
4。比較分析:本題的估算策略與上題有區別都是將兩個數往大估:一個估成整百數,一個估成整十數。
【設計意圖:通過反饋練習,讓學生獨立嘗試選擇估算策略、運用估算方法來解決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從而豐富學生用估算解決問題的策略,鞏固方法。】
三、多種練習,鞏固提高
1。基礎練習
(1)給數找家:P17練習三的第5題:課件呈現第5題,將集合圈改成小房子,學生先獨立在書上完成,而后匯報,學生直接說結果,教師點擊課件,相應的數就飛進相對應的小房子。同時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2)小貓抓魚:P17練習三的第6題:指名學生回答,學生要說出估算的過程。教師在課件上完成操作。
(3)我是媽媽的小幫手:P17練習三的第8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估算策略與方法,最后師生共同整理方法。
2。變式練習P17練習三的第7題。
(1)課件呈現題目: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已知飛機票是700元,動車票是218元;所求問題是:坐動車比坐飛機大約便宜多少錢?因為是求“大約”便宜多少錢,所以本題只需要用估算來解決就行了。
(2)學生獨立嘗試,估算解決。
(3)匯報方法:
引導學生說出:因為700本身就是一個整百數,只要將218看成200,用700—200=500,所以大約便宜500元。
如果有學生說出:將218看成220,用700—220=480,所以大約便宜480元;教師對于這樣的方法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充分讓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運用所學估算策略與方法來解決問題,進一步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體會估算的策略與方法是與問題的具體情境來決定的,感受靈活運用估算策略與方法的重要性。】
四、全課小結,質疑延伸
(一)師生共同小結
1。學生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2。你有什么收獲與體會?
(二)鼓勵學生提出疑問:你們對于估算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教師延伸:今天我們初步學習利用估算來解決實際問題,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估算策略與方法,今后還有更多的估算策略與方法:如四舍五入法、進一法、去尾法等,等待著我們去學習、去探索!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整理小結,再一次自主梳理本課所學知識;給學生創造質疑的機會,提出疑惑,同時,教師對學生將來的估算學習進行簡單的延伸】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