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疲勞的原因
審美疲勞的原因
(相關資料圖)
話說,這廂春晚的節目正如火如荼的審查著,那廂網上就評出了“再也不想看的10張老臉”,而入選人中竟然包括趙本山、小沈陽在內的十名“大腕兒”。
掐指一算,CCTV的春晚從1983年到現在已經走了26個年頭,老實說年紀不小,進步不多(此處省略1萬字),雖然全是大腕的“拿手好戲”,可觀眾就是不買你的帳呀,怎么著?還是電影《手機》里的一句臺詞一語中的,就算是在同一張床上睡了20年,也難免會有一些“審美疲勞”。
名詞解釋:審美疲勞
審美疲勞一詞原是美學術語。用心理學原理來解釋,就是當刺激反復以同樣的方式、強度和頻率呈現的時候,反應就會開始變弱。也就是說,對于某種事物的反復欣賞,就有可能產生的`一種厭倦心理。
后來審美疲勞的概念擴大到婚姻生活里,長期的婚姻生活使得自己對另一半產生平淡和麻木的感覺,我們所說的“七年之癢”就包含了審美疲勞的概念。
山珍海味,也想“一吐為快”
09年的春晚確實讓小沈陽火了一把,并且由此“一夜成名”,大江南北誰不知道小沈陽?廣告、電影、舞臺劇無孔不入。沒錯,他的“娘娘腔派”迎合了觀眾的獵奇心理,然而他單一、重復的表演,甚至這種帶有“媚俗”的表演方式后期變成了人們口中的“惡俗”,直至后期的《三槍》,真是罵聲一片慘不忍睹……
從心理角度說,好奇感是心理認知和感知的原動力,但是如果一件事情或行為長期、重復體現在眼前,這個時候審美疲勞就出現了。就好比再美味的佳肴,也有吃膩的時候。感情同樣如此,剛開始二人被雙方的優點吸引,熱戀中的情侶總是總是甜甜蜜蜜,一刻鐘也離不開彼此。但是相處的日子長了,就會帶來新的感情矛盾,而人本能的獵奇的心理和探究本能在“零距離”的接觸中失去了動力,目標形象完全暴露,一覽無遺,即使是當初看起來“好吃的”,也恨不得從嘴里吐出來。
凡是有個“度”
而從神經生理學角度說,當某一目標形象高頻率地出現,就會在人體大腦固定區域產生興奮灶,刺激大腦產生“美”的感覺,然而,這種“機械性的重復勞動”在長期的操作中也會出現惰性反應,使其興奮性慢慢衰減,使美感淡化。
審美疲勞是婚姻領域的消極殺手,據美國《心理學》雜志研究指出,婚后的懈怠感確實會使伴侶的滿足度降低,從而導致離婚率升高。大多數夫妻在個人價值觀、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面對彼此有了較為正確的了解后,婚姻的新鮮度也隨之降低,加上缺少溝通,致使婚姻處于亞健康狀態。心理學家提醒我們,凡是應該有個“度”,婚姻關系需要保持新鮮,因此配偶需要在婚姻關系中主動求變,給對方帶來一些“新花樣”。同時缺乏溝通是婚姻關系中最致命的殺手,若夫妻關系產生矛盾,就一定要及時調整,反思自己的問題,多寬容對方,才不至于把婚姻趕至“絕癥”的地步。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