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學期數學聽課記錄
四年級上學期數學聽課記錄(精選5篇)
導語:對于聽課,各位老師可以寫下相關記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上學期數學聽課記錄(精選5篇),供各位閱讀和借鑒。
四年級上學期數學聽課記錄 篇1
聽課時間:
(資料圖片)
10月23日
聽課班級:
四年級
教師:
王xx
聽課內容:
探索與發現(三)乘法分配律
教學過程:
一、發現問題:
1、出示情境圖,讓學生估計墻面上貼了多少塊瓷磚。2、用不同方法驗證結果。讓學生用不同方法計算,并引導討論為什么方法不同結果卻一樣,這其中是否蘊含著某些規律。
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建立模型。
1、根據上題的規律提出假設2、驗證提出的假設是否適合其它數據 觀察上題算式的特點,小組內舉一些數據來驗證,可借助計算器,用一些較大的數據驗證。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分配律。
三、運用乘法分配律的簡算。
1、試一試 讓學生嘗試用乘法分配律解決運算中的簡算問題。然后進行交流,概括出簡算的方法。2、練一練:
進一步嘗試用用乘法分配律解決運算中的簡算問題。
四年級上學期數學聽課記錄 篇2
聽課時間:
9月23日
聽課班級:
四年級
教師:
王xx
聽課內容:
角的度量(第25-27頁)
教學過程:
一、體會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1、動手操作活動
四人小組活動:(1)用∠1測量∠A和∠B的大小。
(2)都是3倍多一點,討論怎么辦:用更小的角去測。
(3)對折∠1得到∠2,用∠1測量∠A和∠B的大小。
2、討論、總結
討論:要測量一個角有多大,可以用規定的角去測,為了統一測量單位便于交流,規定了1度角,并使用量角器來量角。
二、認識量角器
自己讀書26頁中的認一認,思考下面問題,再小組交流。
1、測量角所用的單位。
2、量角器的特點。
三、使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
1、先自己試一試:怎樣用量角器測∠A和∠B的大小。
2、與同學交流測量的方法
3、總結測量方法:強調“點與點的重合,邊與邊的重合”的測量方法。
四、作業:練一練 2、3
四年級上學期數學聽課記錄 篇3
任課教師:
xxx
教學內容:
小數的加減法
一、 復習整數的加減法
二、講授小數的加減法
例1.李伯伯這個月水費24.83元,天然氣費用51.6元,他家這個月應付水氣費多少元?
(1)、抽生列算式
(2)、 抽生列豎式
(教師講解加法的規則)
教師投影出涂好的四邊形,并問;“觀察一下這些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3)、抽一個學生估算一下要多少元?
25+50=75(元)
做活動:寫出幾個比10曉得小數(2位或1位),抽出較大或較小得數的同學,計算他們的和
(4)、小結、小數與整數的加法是一樣的,只是小數點要對齊。
例2.大田村出售小麥49.5噸,黃角村出售小麥32.48噸,求大田村比黃角村多出手小麥多少斤 ?
(1)抽一名學生列算式:
49.5—32.48=?
(2)列豎式:49.5
-32.48
---------------
17.02
三、小結:教師講規則(略)
四、布置作業
略
評點:
教師循循善誘,使學生跟著一起動腦、動手,且讓學生去發表自己的意見,提高課堂氣氛
但教師沒有說出正確的分法
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親自動手,提高其積極性,發揮其創造思維,并且讓學生去總結知識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四年級上學期數學聽課記錄 篇4
本周二聽了四年級三位老師《找規律》一課,收獲頗多。
陳菲老師的課:
1、從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心理來看,越是跟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生動有趣的活動就越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促進學生積極有效的自主參與。在教學中注重設計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早餐搭配、衣服搭配等。學生始終以飽滿的熱情,自主地參與學習。
2、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以早餐吃什么導入新課,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是與學生密切相關事,學生就有話說,就想說,以此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課末的輕松一下,又是學生非常熟悉的游戲,從游戲中思考有幾種搭配的方法,用所學的規律解決這個實際問題。
3、教師激勵性、鼓勵的語言較多,課堂上多次表揚學生,學生學得很開心。
建議:學生到講臺上來配時,手里拿的是教師的大圖片,當時我想是不是可以把大圖用磁鐵貼在黑板上,然后學生再動手配一配,我想可以看到更清楚一點。
蔣老師的課:
1、注重發展學生合作探索的能力。學生合作要求明確,一人搭配一人記錄,學生分工合作,效率高,在合作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搭配的規律。
2、在展示搭配方法時,提問:你覺得哪種好?學生通過比較發現搭配的規律有兩種上衣配褲子或是褲子配上衣,因為從表格中看上去不亂,讓學生初步感知配的時候要有順序。
3、精心設計練習,深化并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三人通電話和三人互寄一張賀卡的兩種題目,使學生把今天的內容進一步深化,教師并適時的提醒學生,雖然學了乘法來解決這一類的問題,但要結合實際來考慮。這也是很多學生會犯的一個錯誤,教師通過不同類型的題目來提醒學生。可見教師心思縝密,考慮周到。
建議:課堂中有兩個小問題:一是蔣老師在講從學校到少年宮時是說小麗要買禮物,我當時聽的是小麗,看到課件上寫的是小華,就感覺里面的人物關系比較復雜。二、在學生回答用圖形代替時,后面一位女生說用正方形代替帽子,用木偶娃娃代替木棍,后面這句是錯的。
夏老師的課:
1、小組合作目的明確。在活動之前教師先出示要求,要學生帶著要求來合作完成,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并不是毫無頭緒,而是帶著目的進行的,并在活動中思考如何有序的搭配。
2、學生從實物圖到圖形在過渡到列式計算的過程中,各個環節過渡的很自然。教師說出做實物圖時花了很長的時間,很麻煩,自然的過渡到用圖形來代替,學生選擇圖形列出來時,教師又說:看到學生這么長時間都沒好,老師很急,很自然的提問: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使學生很快想到算式,這里列式時教師在前面已經做好了鋪墊,先選飲品:2個3種,先選食品:3個2種,因為幾個幾是列乘法的"基礎,所以學生能列出算式并理解其意義。
建議:學生進行四人小組合作時,有的學生剛開始是空口說的,沒有圖片,后來老師走過去提醒他們的,在活動之前,教師應該告訴學生拿出白色紙袋里的圖片。
另外,我研究的課題是合作性學習策略,在三位老師的課堂中都安排了合作學習,有同桌合作探討交流或四人合作交流,這些合作都有效的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重視學生合作探索的能力培養。
四年級上學期數學聽課記錄 篇5
教學過程:
1、猜謎導入
今天老師給你們猜一個謎語:“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滴答答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
提問:(1)你猜是什么?
幼兒猜謎,教師出示食物鐘。
提問:(2)家里還有哪些鐘?是什么形狀的?
(有鬧鐘,手表,掛鐘和大座鐘)
提問:(3)鐘有什么作用?
小結:鐘不停的走,它是一個計時間的工具,告訴人們幾點了,應該做什么事,它可以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它是我們的好朋友,小朋友認識鐘,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上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游戲,按時讓小朋友吃飯,鐘的用處可大了。
2、 講授新課
第一環節 簡單認識鐘面
(第一環節采用觀察與提問的形式)
教師:小朋友想不想和鐘做朋友呀?我們就來認識了解時鐘吧。請你仔細觀察鐘面上有什么?
總結:有兩根針和12個數字。
提問:(1)這兩根針有什么不同?(長度不同)
教師:他們都有自己的名字,長的叫分針,短的叫時針。我們在看看數字,
提問:(2)正上面的是數字多少?(12)
提問:(3)正下面的是數字多少?(6)
提問:(4)它們是怎樣排列的?(順時針圍成一個圓形)
第二環節 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第二環節采用課件創設故事情境的形式)
(1) 今天我們來看一場比賽,(放課件)兔子和烏龜要在這個圓形的跑道上賽跑,現在它們在最上面的一棵樹的起跑線上,你們猜誰會贏?(幼兒猜)究竟誰會贏呢?好,比賽開始了,預備開始,比賽的結果誰贏了?
(2) 討論:兔子和烏龜賽跑的中有什么秘密呢?兔子跑了一圈又回到起跑線上,烏龜跑了多遠?一顆樹遠。
(3)(放課件)每一棵樹就是一個數字,哦,它們要變了,兔子變成分針,烏龜變成時針,也就是說分針跑一圈,回到起點12上,時針才跑一個數字,這就是一小時。
第三環節 認識整點
(第三環節采用實踐活動的形式)
(1) 教師:那么分針和時針指的數字又表示幾點呢?別急,老師來告訴你。看鐘的時候,先看時針,在看分針。當時針正指著一個數字時,分針有正指著12時,就表示“幾點了”邊撥鐘邊和幼兒一起“一點鐘,兩點鐘,三點鐘……六點鐘”
撥鐘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撥,順時針的方向就是鐘面上的數字從小到大的方向。
(2) 請個別幼兒練習。
練習撥7點,8點,9點,10點……12點
(3) 用我們身體動作表示3點、6點、9點、12點。
3、新課鞏固
(1) 小朋友我們從小就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間進行各項活動,我們來看看小朋友的一日作息時間表(放PPT) “早上7點起床,上午8點幼兒園,中午11點吃午飯,下午3點上課,下午4點放學,晚上9點睡覺”。馬上請小朋友看一日作息時間表,按剛才的方法在這個硬紙鐘上撥時間,記住邊撥邊說說這個時間你干什么。
(2)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游戲活動――“老狼,老狼幾點了”
(1) 咦,你們看我是誰?老狼今天要和大家玩個游戲,你們敢不敢?講游戲規則:老師扮演老狼,請小朋友來當小羊。老狼在前面問“小羊,小羊幾點了?”老狼呢就雙手拿著一個鐘,然后撥的時間,小羊一起說幾點了。小羊如果認錯,就要給老狼吃掉。
(2) 請幼兒做老狼玩一次。
5、課堂小結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同學會了認識時鐘,知道了什么是分針、什么是時針,學會了認識整點。聰明的叔叔阿姨設計、制造了各種各樣的鐘和表(鬧鐘、石英鐘、音樂鐘、工藝鐘、手表、懷表),同時出示課件上的圖片,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還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小朋友,你們現在好好學習,長大后也來發明創造出更多更美的鐘和表,好嗎?
(伴隨《時間像小馬車》的音樂出教室)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