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文化建設的內容(2)
二、監獄文化構建的現狀
【資料圖】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
現階段,一個單位、一個行業乃至一個城市都在大力倡導文化建設。如中國移動通信的“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價值觀早已耳熟能詳。又如某市提出將“堅韌、勤奮、尚德、自強”作為城市精神來大力宣揚,凝聚了城市的歷史傳統、精神積淀、社會風氣、價值觀念以及市民素質等諸多因素。而與此同時,監獄提出系統文化建設的事例卻鮮有耳聞。
由于歷史原因,監獄環境封閉、文化落后導致監獄民-警在思想觀念上“先天不足”,“小農意識”濃厚,制約了優秀監獄文化的構建。多年來,監獄把工作重心放在確保監管場所安全穩定、對罪犯教育改造、確保生產經濟效益等方面,對監獄文化建設存在著重視不夠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監獄文化建設理解不深,監獄文化建設僅僅停留在一些粗淺的形式上,目的僅在于占用罪犯工余時間的低級層面并將這些形式等同于監獄文化建設的內容。二是對監獄文化建設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監獄文化建設是務虛的,是形式主義,只要抓好監管安全和經濟工作就行了,沒有認識到監獄文化對監獄整體工作的巨大促進和推動作用。三是對監獄文化建設組織不力,監獄
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潛移默化和長期堅持,它不像其他顯性工作那樣立竿見影,彰顯成效需要一定時間,往往容易被忽視。
(二)作為文化建設載體的監獄文化生活相對單一 干警方面,干警上班期間主要在執行刑罰制度,對罪犯進行管理教育,特別是基層干警日常事務性工作較多,基本上沒有時間從事相應的文化活動。罪犯方面,文化教育設施相對缺乏,文化生活內容相對匱乏。監獄文化生活比較單一,還表現在與社會整體文化溝通欠缺。長期以來,由于監獄環境的相對封閉性、監獄傳統認識的根深蒂固性和監獄宣傳工作的相對滯后性,加之我們又片面強調監獄工作的保密性,致使與社會的文化交流較少,使得一方面,社會了解監獄不夠,對監獄存在錯誤認識,對監獄系統的文明進步認識不足;另一方面,社會的時代精神、文化成就和現代科技被人為的阻隔,監獄從社會吸取文化養分少,沒有充分利用社會文化教育資源。因此,必須大力倡導并積極推進監獄工作的社會化進程,使監獄文化更好地接受、吸收、融入社會先進文化之中。
(三)職責定位不清監獄一方面沒有充分認識到文化建設的深遠意義,另一方面對文化建設的系統性、長期性和綜合性存在畏難情緒,造成文化建設措施不力、職責不明。
1、職責不明。監獄沒有成立統一的文化建設領導機構,文化建設分散在幾個部門的職責中,沒有形成“業務部門主管、其它部門聯動”的文化建設工作機制。在文化建設工作具體落實過程中沒有相應的保障機制,無法有效推動文化建設的順利開展。
2、民-警角色錯位。監獄民-警既是刑罰的執行者,又是思想的教育者、罪犯的看守者,還是生產的管理者、技術的指導者,集多種職能于一身。角色的多重性導致監獄民-警顧此失彼,日常工作和事務都忙不過來,就更顧不上搞監獄文化建設。監獄沒有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監獄文化建設骨干隊伍,文化建設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三、監獄文化構建的幾種途徑
(一)搭建建設平臺。充分運用廣播、電視、網絡、櫥窗等載體,通過設立一些監獄文化類的專欄,搭建起監獄文化建設的平臺陣地。同時,加大監獄文化的宣傳力度,增強監獄文化的感染力。加強監獄文化的網上宣傳;有條件的單位還可以利用閱覽室、教培中心、廣場舞臺等場所,通過提供圖書資料、舉辦展覽、舉行講座、組織文藝演出等形式,提高監獄文化活動的開放度和群眾參與度。
(二)豐富建設內容。監獄文化建設是一項綜合工程,監獄單位要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有效整合文化資源,豐富監獄文化建設的內容,增強監獄文化建設的影響力和滲透力。如召開監獄文化理論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開展監獄文化理論研討,加強監獄文化理論研究,以更好地指導具體實踐。進一步加強監獄文化制度建設,強化制度的宣傳和落實。
(三)擴大建設領域。不斷擴大建設領域,拓展和占領教育空間,充分發揮監獄文化的引導作用,形成人人良好環境和文化氛圍。注重抓好四個方面。一是教育培訓。將監獄文化教育納入監獄教育培訓計劃,加強對警察的道德教育,用先進的文化理念武裝警察的頭腦。二是宣傳引導。注意用群眾喜聞樂見的
方式,表現、宣傳監獄文化。結合實際,充分運用黑板報、宣傳窗、廣場文藝等,將監獄文化藝術和諧地滲透到監獄各個角落,提高警察支持和參與監獄文化建設工作的自覺性,并促使警察在監獄文化的熏陶中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
賈維維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