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赤壁賦說課稿(2)
2017年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赤壁賦說課稿
(資料圖)
提問法的設計,既發揮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又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活躍了課堂氣氛,把課堂的主角由教師變為學生。最重要的是使學生在潛意識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既學到了文學常識,又消除了學生對文言文的抵觸心理。
至此“導入文本”環節結束。
(二) 誦讀品析 感知文本
這一環節中將完成知識與能力目標和過程與方法目標。我從聽、讀、問、看、記、想多維角度完成本部分的教學。
(1)聽(聽名家朗誦)
落實好正音讀—識文字—察語氣—斷句讀。教學中引用錄音,打破了學生在上課時僅僅面對課本和老師的枯燥局面,增加了講課的生動性,在聽覺上吸引學生,搶占了學生的注意力。
(2)讀(讀課文)
我先列出生字和多音字,再讓學生根據錄音進行仿誦、朗誦,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并且充實預習過程中提出的疑問。
(3)問(提問題)
針對預習和誦讀的情況,將預習中遇到的困難,包括字音、句讀、難解的詞義及句意等,提出來討論。目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4)記(文言字、詞、句)
我對學生的提問和討論情況進行總結,并進行必要的補充,幫助學生梳理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學生進行記憶。而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練習,檢測學生掌握的情況,幫助學生作好積累。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感到枯燥。我在講解和練習過程中盡可能多的應用動畫,用視覺上的動態效果,彌(mí)補思維上的枯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達到娛教欲學效果。
(5)看(看視頻)
在梳理字詞的基礎上觀看視頻,使學生進一步規范讀音和斷句。另一方面,好的視頻能使學生隨著動聽的朗誦和優美的圖片進入到文章的意境中。
視頻輔助教學,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讓學生在感受美得熏陶中不知不覺的進入到文章的意境中,減輕了學生對學習的抵觸。
(6)想(文章內涵和感情變化)
再看玩視頻后,我會設置問題“在動聽的閱讀和優美的畫面中,你感覺到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變化?你又是怎樣理解本文的文意的呢?”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誦讀課文。在學生誦讀和思考后,我會找學生回答,并通過課件將學生的答案引入正規,從而使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把握水到渠成。
以問題導航,明確學習目標,培養了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課件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既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又能讓學生增加學習的信心,消除對文言文的恐懼,并且活躍了課堂氣氛,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
“誦讀品析”這一環節的設置,一方面從聽、讀、問、看、記、想的多維角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另一方面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改變了以往的教師“灌輸”,學生“接受”的僵化模式。此外,在課堂上我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只對重點知識進行講解,減少了課堂工作量。
(3)把握文義(10 min)
熟讀課文,教師進行點拔,清理文章思路。
第一段寫蘇子的樂,樂由何來?——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段蘇子愀然,緣何而然?——悲涼簫聲的傷感
第三段客訴悲情,悲自何生?——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段以水月做比,講何道理?——隨緣而安的態度
第五段杯盤狼藉,為何如此?——忘情塵世的灑脫
至此第一課時完畢,安排下節課的討論話題。并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準備所要討論的話題,每組有一位同學進行總結,形成300字左右的發言稿。這有助于學生求同存異,培養他們的協作精神。
(1)欣賞文中的“水月”的意象,并談談古人的山水意識。
(2)分析主客的形象,體悟主客問答中的理性思想。
由于學生已經走入課文,所以第二課時在導入上可以簡化,直接由第一節設置的兩個討論導入。并且圍繞上一節課的兩個問題展開,以學生分組探究——討論總結——教師適時引導的形式進行,使學生做到掌握文本,即第三個板塊:
(三)合作探究,擁有文本
此板塊中要求學生細品本文“美妙之景,曲折之情,深刻之理”,達到“擁有”文本的目的。
第一課時中在這一環節中引導學生學習了《赤壁賦》的基本內容,完成了知識和能力目標。而第二課時的主要任務則是突破重點,分解難點。本節課通過討論式教學,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意識。但是在此過程中要摒棄看似熱鬧,實則浮躁無功的特點,所以在設置討論問題時要考慮學生學習能力由易入難,層層深入,逐步展開。
(1)檢查鞏固(5 min)
檢查課文誦讀及文言詞語的掌握情況。
(2)討論探究(15 min)
○1按照三人一組探討,分析描寫意向水月的變化和其中的感情變化,我可以給學生必要的提示,并給他們分工(現實中、歷史上和哲理中),最后在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
首先現實中的“水月”是作者與客的欣賞之實,是一種柔和之美;接著是歷史中的“水月”充滿了一種蒼涼之意,為的是憑吊古人,開始進入一種虛寫;最后進入哲理中的“水月”,探討人生之須臾,體悟人生之境遇,也是虛寫。
○2再次讓學生討論哲理中的“水月”,側重分析主客問答。讓每組同學分角色朗誦全文。一讀旁白,一讀蘇子,一讀客。并探討是否真的存在主客?如果不存在蘇軾為什么做如此的處理?
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一般會得出主和客分別代表達觀和悲觀的態度。我再以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并講解答案。幫助學生理解這里主也是客,客也是主,體悟主客問答中的哲理思想。并在此講解有關賦得特點。
更多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相關文章推薦:
1.2017年數學教師資格面試試講注意事項
2.2017年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備課紙
3.2017教師資格考試面試試講模板
4.2017教師招聘面試試講技巧
5.2017年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范文
6.2017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范文
7.2017年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十大丟分點
8.2017上半年幼兒園教師資格面試試講技巧
9.2017教師資格面試試講過程表述注意事項
10.2017福建教師面試試講技巧:活動設計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