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長久》經(jīng)典教學設計
《但愿人長久》經(jīng)典教學設計(通用5篇)
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但愿《但愿人長久》經(jīng)典教學設計(通用5篇),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
《但愿人長久》經(jīng)典教學設計 篇1
一、談話導入
【資料圖】
同學們,今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節(jié)是怎樣度過的?當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jié)到來,我們會親人團聚,品嘗瓜果月餅,共享一輪明月。但總有人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鄉(xiāng),不能與親人團聚,看到這一輪明月,心里會有那些感受?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望著天上的月亮,總讓人想起家鄉(xiāng)的親人。才上心頭,卻下眉頭,許多寫月的詩詞作品都表達了這種情愫。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所學過的有關描寫月的作品。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新的詩詞《水調(diào)歌頭》,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文
出示詩歌《水調(diào)歌頭》,學生自由朗讀。
指名朗讀,糾正學生讀音。(闕,瓊,綺)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詞,想象豐富,語言凝練,情感深刻,意境深邃,同學們在學習理解上遇到了較大的困難。請同學們打開課文《但愿人長久》,仔細閱讀這篇文包詩結(jié)構(gòu)的作品,就能幫助我們學習和理解。
三、精讀詩文
讀了課文,你感受和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
詩人因為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你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緒?(埋怨、寬慰)
課文一至三小節(jié)描寫了詩人對弟弟的思念。在中秋月圓之夜,詩人為何單單想起了他的弟弟呢?什么是手足情深?課文中是怎樣描寫出他們之間的兄弟情深?指名同學朗讀。從這些語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這首詩里,同樣也蘊涵著這樣的感情,讓我們齊聲朗讀,來感受這種深深的思念之情。齊讀《水調(diào)歌頭》。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寫詩人的離愁別緒,自由讀讀這一段。你感受了怎樣的意境?(《靜夜思》)指名有感情地背誦李白《靜夜思》,指導朗讀描寫月夜環(huán)境和詩人輾轉(zhuǎn)反側(cè)的句段。
在皓月當空之時,詩人靜思什么呢?齊聲朗讀詩人月下所思的句段。你從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齊讀句段。從“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詩人的責怨,齊讀句段體會感受;從“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詩人的憤懣,再讀句段,進一步體會感受。
在詩人的詩中同樣也蘊藏著這樣的情緒,讓我們再讀讀這首詩,來體會詩人當時的情緒。齊讀《水調(diào)歌頭》。
課文后面部分抒寫了詩人的心情得到了寬慰,是什么讓他得以釋懷的?指名讀課文的五至七節(jié),指名學生說說詩人得到寬慰的理由。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引述第五自然段,分析詩人的情緒變化。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讓我們再讀讀這首詩,感受詩人從離愁別恨中解脫出來,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懷。齊讀〈〈水調(diào)歌頭〉〉。
三、總結(jié)全文
自古多情傷離別,無數(shù)詩人墨客都表達這種情緒。蘇軾也寫了自己的離愁別緒,但最終得以解脫,不愧為大詩人、大文學家。讓我們將這膾炙人口的詩句珍藏在我們的記憶中,齊讀課文及詩詞。
《但愿人長久》經(jīng)典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四年級上冊。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1.游戲:聊聊古代詩人詞人的名字。
2.談話:今天,我們要走進宋代杰出詞人蘇軾的人生。讓我們走進蘇軾的作品,仔細品品,也許能品出一些人生的滋味來。
二、演繹故事,闡釋“歡、合”
1.引出故事,講述蘇軾、蘇轍兩兄弟參加科舉考試,雙雙高中、名揚京城的故事。
2.把故事概括成一句話、一個詞、一個字。(喜、樂、歡)
3.鏈接學生生活,解讀“歡”。
4.小結(jié)學生發(fā)言:像生日、結(jié)婚、考取大學……這些喜事兒、樂事兒之所以讓我們覺得美好,覺得難忘,是因為在這個日子,全家人和親朋好友都能夠——(學生回答:歡聚一堂)。
5.這情景用一個字來描述就是——?(學生回答:聚、合)多開心的團聚呀!因歡而合,因合而歡,合歡,多么美好的人生境界呀!
三、演繹故事,闡釋“悲、離”
1.講述蘇軾金榜題名后母親去世的故事。
2.說話訓練:他再也不能看到——;他再也不能聽到——;再也不能像小時候一樣吃上——
3.引導概括:再也不能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此時此刻,蘇軾的心情用一個詞語來描述就是?(略)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痛、悲)
4.用蘇軾的愛妻和慈父去世的故事揭示“離”。
四、巧借動畫,感受蘇軾樂觀
1.欣賞畫面,展開聯(lián)想。
⑴一個中秋節(jié)的夜晚,皓月當空,萬里無云,人們合家團聚,其樂融融,只有蘇軾孤零零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他眼睜睜地凝望著那圓圓的月亮,想到了什么呢?
⑵此時此刻,你覺得蘇軾是個怎樣的人呢?
2.反復吟誦。
⑴樂觀堅強的蘇軾,想到這里,低聲安慰自己——(指名讀)
⑵豁達博愛的蘇軾不僅安慰自己,他還要把自己的體會告訴身邊那些和他有同樣遭遇的人——(同桌互讀)
⑶超凡脫俗的蘇軾徹底想明白了,只要遠方的親人健康長壽,即使遠隔千里又何妨,天涯若比鄰呀!他要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全世界的人——(全體放聲吟誦)
五、緊扣兩詞,感受蘇軾博愛
1.解讀“嬋娟”。嬋娟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人眼里,月亮還有著怎樣豐富的內(nèi)涵呢?請看:(出示詩人對“月”描寫的詩句)
2.鏈接學生生活實際,說說學生眼里的月亮。
3.指導朗讀。孩子們,你們所描述的就是月亮豐富的內(nèi)涵,就是蘇軾眼里美好的嬋娟,誰來帶著這種美好的情感來讀一讀這句詞。
4.解讀“人”。蘇軾把這么美好的情感、祝福送給誰呢?這里的“人”可能指誰?每個人的解讀都可以不一樣,那是屬于你自己的理解。(指導朗讀)
六、走進蘇軾作品,感悟人生真諦
1.拓展蘇軾的三句詩詞。感受著濃濃的真情和博愛,我們一步步走近蘇軾,走進蘇軾的作品。蘇軾以66年的人生,給我們留下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4800多篇文章。當我們登高遠望長江時,禁不住會想起蘇軾被貶黃州,人生被蒙上灰色陰影時,卻寫出的激蕩人心的豪邁詩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時,自然會想起蘇軾坦然面對人生風雨,超凡脫俗的詩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碑斘覀冊谏钪杏捎阢@牛角尖陷入困境時,也會情不自禁地感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p>
2.誦讀以上三句詩詞。
3.引入《水調(diào)歌頭》一詞:當我們在中秋月圓之夜思念遠方親人時,也會不由自主想起那流淌著樂觀、曠達情懷的千古絕唱。(反復吟誦)
七、走進蘇軾一生,指導自己人生
1.感悟蘇軾一生:同學們,學到這兒,我真想對蘇軾說:蘇軾呀,面對金榜題名,您瀟灑一笑;面對骨肉分離,您悲而不怨;屢屢升官,您不狂喜;鋃鐺入獄,您不灰心;歷經(jīng)坎坷,您寵辱不驚,仍舊微笑面對人生,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2.小練筆。此時此刻,你想對蘇軾說什么呢?請用上“蘇軾呀,我想對您說——”寫下你想說的話。(寫后交流)
3.省略
《但愿人長久》經(jīng)典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與要求】
知識目標:掌握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三個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了解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4、5、6自然段,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蘇軾“寬慰”的心情和他豁達開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難點: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1、月到中秋分外明。每到中秋,一輪明月勾起多少游子的思念之情?。」糯娜岁P于明月思鄉(xiāng),寫過許多詩篇,你會吟誦那句詩?(學生吟誦)
2、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就在這月圓之夜,因思念自己的弟弟而寫下了這首《水調(diào)歌頭》。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首詞作,以及它的寫作過程。(板書:但愿人長久)
3、欣賞歌曲《水調(diào)歌頭》,學生拿出課前下發(fā)的《水調(diào)歌頭》,交流關于蘇軾的情況。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相機正音:
2、讀書過程中,教師針對難寫的“缺”進行書寫指導,側(cè)重學生識記宇詞能力的提高。
3、學生默讀課文,組織討論每自然段主要內(nèi)容。
(1)教師引讀第1自然段,一年—度的中秋節(jié)到了,今晚對蘇軾來說有什么不一樣呢?
(2)指名讀第2自然段,并在討論中了解這段內(nèi)容。(板書:皓月當空舉家歡慶思念弟弟)
(3)中秋之夜,蘇軾為何會如此思念弟弟呢?指名讀第3自然段,并討論本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板書:手足情深別離多年)
(4)真是手足情深,蘇軾后來是怎樣度過這個夜晚的呢?指名讀后面幾小節(jié),并通過討論了解蘇軾的情感變化。(板書:埋怨明月真情寬慰吟誦詩句)
(5)組織學生默讀課文,并根據(jù)板書,連起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感悟“思念”
1、《水調(diào)歌頭》是作者思念弟弟的真情外溢。讀讀課文2、3自然段,在這樣的一個夜晚,蘇軾心緒不寧,他在想些什么呢?
2、組織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交流相機引導:
(1)皓月當空,月圓人不圓。
你見過這樣的夜空嗎?組織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理解“皓月當空”。
(2)家家戶戶熱鬧非凡,觸景生情。‘
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家過中秋節(jié)的情景。并引入王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p>
(3)手足情探,分別已久。
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文和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手足情深”、“形影不離”。
3、隨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千年以前,同在這一輪明月下.文學家蘇軾被貶職,派往密州做官,長年漂泊他鄉(xiāng),不能與親人團聚的他望著這一輪皎潔的明月,思念起自己的弟弟來。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蘇軾的情感變化,誰再來說一說蘇軾的情感是怎樣變化的?
二、精讀課文,感悟意境
(一)感悟“埋怨”
(1)面對明月,蘇軾思念弟弟的情感日益強烈。月亮漸漸西沉,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抬頭看著這明月,作者又滋生出另一種情緒?讀課文第4自然段,如果是你,也會有這樣的情緒嗎?
(2)組織交流
隨機引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文章內(nèi)涵。
理解“眼睜睜”一詞在文中的意思。(看著這輪皎潔的圊月,自己卻沒有辦法和弟弟相聚,一種無奈和惆悵之情油然而生。)
觀察文中插圖,在這樣的月夜,你看到了什么樣的情景?
明白省略號的意思,想想他還會說些什么?
如:想當初,我和弟弟形影不離,手足情深,可如今,卻天各一方,無法相聚。
雖然面對同一輪圓月,可我們卻天各一方,彼此分離。7年了,我多么想在這團聚的時刻和我的弟弟舉杯同飲呀!
(3)指導朗讀
(二)感悟“寬慰”
(1)作者后來卻改變了想法,讀讀課文第五、六自然段中作者的想法,說說你對蘇軾的想法是怎么理解的?
(2)組織交流
引導學生找找文中的幾組反義詞,體會“十全十美”的意思。
悲與歡,離與合,隱與現(xiàn),圓與缺,人生就像月亮一樣,每個月都有圓的時候,也有缺的時候,有出現(xiàn)的時候,也有看不見的時候。生活中,不可能只有歡樂和團聚的時候,有時也會有悲傷和別離的時候。
老師扮蘇軾,說蘇軾轉(zhuǎn)念又想到的內(nèi)容,請學生接下去和蘇軾對話。(引導學生自由發(fā)揮,深入體會十全十美的`意境)
(3)自由讀讀蘇軾寫下的詞句,再讀讀第5自然段,看看還有不懂的嗎?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嬋娟”是指明月,詩人希望什么能長留心間?讀讀第4段,聯(lián)系今晚蘇軾的所思所想,你知道這兩句詩說的是什么了嗎?(在交流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嘗試配樂朗讀)
三、總結(jié)延伸
(1)齊讀全文,說說自己的收獲。
(2)這首詞中,有兩句被人們千古傳誦,并表達了美好的祝愿。你知道是哪兩句嗎?
(3)在哪些情況下,我們可以對他們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月圓之際,還有許多人因為工作等原因漂泊他鄉(xiāng),不能與親人團聚時。
(4)你還知道哪些同樣表達這種情懷的詩句呢?
《但愿人長久》經(jīng)典教學設計 篇4
【教材簡析】
蘇教版第七冊語文教材第一課,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故事是詞義的具體展現(xiàn),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的內(nèi)容,領略詞的意境,體會蘇軾既思念親人,篤于情誼,又通情達理,以理遣情,熱愛生活,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抒發(fā)誠摯祝愿的情懷。課文的重點顯然是在描繪蘇軾由“埋怨”而走向“寬慰”的精神軌跡,這正是詞人寫作時的著力點,也是這首詞的藝術魅力所在。
【設計理念】
本教學將根據(jù)“文包詩”類課文特點,以蘇軾的感情變化為主線,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建構(gòu)”,結(jié)合古詩文經(jīng)典誦讀教研課題,熟讀背誦原詞,并引導學生換位體驗,以讀促悟,讓學生在融情探究中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領略古典詞的意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探究詞人的感情變化的基礎上,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3.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課前準備】
學生:1.查閱一些有關蘇軾的資料。2.熟讀課文。
教師:有關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扣題引發(fā)。
1.導入。(教師演示皓月當空、萬里無云的多媒體課件)
同學們,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你能描繪一下圖上的景色嗎?在月色如此美麗迷人的中秋佳節(jié),你們家通常是怎樣度過的呢?我們看看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又是怎樣度過這個中秋之夜的呢?(隨即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蘇軾的資料)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蘇軾寫的有關月亮的文章。(板書:但愿人長久)
2.繼續(xù)演示多媒體課件,出示原詞。
《水調(diào)歌頭》
北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二、試讀課文,初步把握。
1.教師配樂范讀,請同學們聽準生僻字,捕捉誦讀的節(jié)奏和韻殷律。
2.學生初讀原詞,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3.多媒體播放名家朗誦。
〖設計意圖:本班學生已經(jīng)長期堅持了古詩文誦讀,具有一定的古詩文誦讀能力,如此安排,重在積累,并從朗誦藝術家的精神修養(yǎng)中汲取營養(yǎng)?!?/p>
三、背景介紹,理解課文。
1.教師解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然后學生朗讀課文前三段。
2.教師引導學生簡單理解原詞下片。
3.學生自由讀課文四五六自然段。
4.組織學生將原詞下闕和課文對號入座。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逆向思維,初步提煉課文的關鍵詞。
四、字詞學習,背誦課文。
1.根據(jù)學生提取的詞匯,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詞典,弄懂生字詞在課文中的意思。
2.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3.學生自由背誦原詞。
4.檢閱學生有感情的朗誦,并做適當?shù)脑u價。
第二課時
導語:背誦古代文學家的著名作品,實在是一種愜意享受。誰愿意露一手,讓我們陶醉一下?
一、初讀尋情,整體感知。
1.自讀,組織交流(教師相機板書),重點理清課文情感線“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2.引導學生看板書提問:蘇軾為什么會心緒不寧、埋怨、寬慰?(明確重點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讀過程中,教師要正確發(fā)揮主導作用,指導學生借助各種資料、工具書,運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讓學生盡最大努力解決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嘗試將新知納入自己已經(jīng)形成的認知結(jié)構(gòu)中,同時,把自己的問題提出來,為下面深入探究打下基礎?!?/p>
二、換位體情,深入探究
(學生扮演蘇軾,教師充當學生。)
(一)體悟“心緒不寧”
師:蘇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戶戶都在品嘗月餅,欣賞明月,您老為什么如此“心緒不寧”呀?
1.學生自由讀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重點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離”“又有”等詞進行理解和體會。
2.引說(注意說話者的身份):蘇先生之所以會如此“心緒不寧”,是因為(思念弟弟)。是啊,蘇先生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時候()。
長大以后(),如今屈指算來()。怪不得蘇先生會這樣(思念弟弟呢)!
(其間穿插不同形式的朗讀,描寫明月和人們歡聚的句子要用愉快的語氣,描寫蘇軾思念之情的句子要用傷感的語氣。)
(二)體悟“埋怨”
師:蘇先生,您在遙遠的他鄉(xiāng)思念弟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我已經(jīng)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誰呀?
1.學生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2.學生看圖想象(演示多媒體課件),教師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您在干什么呢?此時此刻,您又在想什么?
3.師生、生生互動對話交流。
師:是呀,在月亮這么圓這么明的中秋之夜,蘇先生,您卻見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傳來憂傷的樂曲,更增添了您思念親人的感傷之情。
4.配樂范讀,指導讀好“偏偏”一詞。
5.學生練習讀,教師指名讀(評點讀)。
6.學生誦讀第四自然段。
(三)體悟“寬慰”
師:蘇先生,后來您的心情變了,還吟誦了一首千古名句。最后五行我已讀過,可我還是不明白這幾行詞怎么能表達您的“寬慰”之情呢?請您給我解釋一下,行嗎?
1.學生各自朗讀第五、六自然段,圈畫重點句段。
2.先小組(也可同桌)交流,再班級交流。
(1)指名學生說說詩人得到寬慰的理由。
(2)小組問相互補充,充分感受詩人從離愁別恨中解脫出來,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懷。
(3)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師: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既然離別難免,那就不必傷悲,將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賞良宵美景吧。
3.適度拓展,閱讀古代詩詞中表達相似情感的詩句。
王勃: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秦觀: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4.指導誦讀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以情帶聲,聲情并重。在熟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巧妙地將學生由“畫外人”變?yōu)椤爱嬛腥恕?,變被動為主動,留給學生一個可以盡情拓展想象的空間,發(fā)展了思維。同時在交流中使學生的情感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fā)展,更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獨特體悟。〗
三、升華情感。體悟意蘊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來感受一次蘇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變化吧。讓我們一起再來深情地讀好這首詞,體會詞中的情。(齊誦讀)
四、拓展延伸,積累內(nèi)化。
1.同學們,古代文人以月亮為題材寫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詩篇,你能背出幾首嗎?
2.“思念親人,思念故鄉(xiāng)”一直是詩詞史上反復吟唱的主題,教師可指導學生搜集一些有關這個主題的詩詞,舉行一次朗誦會。
〖設計意圖:立足文本,超越文本,促進學生有效積累,豐富文本內(nèi)涵,深化主題,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燦爛文化的藝術魅力。〗
附:板書設計
但愿人長久
心緒不寧——埋怨——(轉(zhuǎn)念一想)寬慰
(思念弟弟)(月圓人不圓)(真情留人間)
【反思】
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背誦原詞,領略懂得原詞大意和意境,體會漢語古詩詞的意象性,從朗誦檢查情況看,已經(jīng)達到目的。原詞與課文對照讀,對比古今文體的不同表達方式、以古今語言的不同,促進思維發(fā)展,也是一種嘗試。
文以情生,文以情傳。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原詞作者的感情變化歷程,培養(yǎng)學生化消極為積極,善于“轉(zhuǎn)念一想”,看到生活的積極因素,樂觀的生活,很有意義。
《但愿人長久》經(jīng)典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詞語。
4、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教育學生關心親人,關心他人,并領略皓月當空的美景,進行美的教育。
二、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思念親人及熱愛生活的情懷。
三、教學難點
理解最后一節(jié)中的古文。
四、教具準備
課文插圖;小黑板;字詞卡片
五、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即興簡筆畫(月亮):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跟月亮有關的課文
(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師述:但愿人長久,是蘇軾的千古名詞《水調(diào)歌頭》中的一句。
3、出示詞句指名讀賽讀齊讀
4、過渡:蘇軾是北宋杰出的詩人、詞人和散文家。《水調(diào)歌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在怎樣一中情況下創(chuàng)作了這首詞的呢?我們一起看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讀全文,教師巡視
2、出示生詞自由練讀指名讀
蘇軾朝廷蘇轍嬋娟皓月當空寬慰玩耍吟誦
躺 下埋怨眼睜睜 時隱時現(xiàn)觀賞品嘗悲歡離合
陰晴 圓缺 屈指 算來
3、過渡:生字詞讀好了,老師要檢查你們的朗讀情況了,再給你們一分鐘。誰愿意來表現(xiàn)一下?勇敢點!
4、開火車分節(jié)讀課文,隨機正音。讀錯再讀
三、初讀1、2、3
1、指名讀:邀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1、2、3自然段,其他同學仔細聽,呆會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我。
2、交流:讀明白了什么?簡介蘇轍。
3、哪個次寫出了蘇軾特殊的心情?(心緒不寧)
4、你有沒有心緒不寧的時候?指名說師小結(jié)
四、初讀4、5
1、指名讀,思考:與詩有什么關系?(寫出了詩句的意境)
五、齊讀6
六、過渡:中秋節(jié)的夜晚,當人們都在吃月餅,家人團圓的時候,蘇軾的心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找一找,劃一劃
交流: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小結(jié):在呆會的課上我們繼續(xù)具體看課文,下面我們抄寫生詞。
七、作業(yè)
1、抄詞
(1、讀生詞
(2、強調(diào)字形
(3、描紅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中秋之夜,萬家團圓,蘇軾抬頭望月思念著遠方的親人,寫下了千古名詞,誰來朗讀一下?指名讀齊讀
2、有什么不理解的嗎?自由發(fā)問
3、提得真好,真會動腦筋!下面就讓我們帶著問題,穿越時空,走近蘇軾的身邊!
二、學習1-3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小結(jié):中秋佳節(jié),那是團圓的日子,人們都舉家品嘗著月餅瓜果,觀賞著明月,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而我們蘇軾的心情卻是?用一個詞來概括。(心緒不寧)
(1)他為什么心緒不寧?(思念弟弟)
(2)他們兄弟感情怎樣?你能找出一個詞來形容嗎?(非同一般)
(3)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手足情深”“形影不離”…)
3、指導朗讀
(1)感情如此深厚的一對兄弟分別已經(jīng)整整七年了,能不讓人思念嘛?何況還是人們賞月團圓的中秋節(jié)呢!你能讀出這種思念嗎?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老師體會到了其中的感情,可離非同一般還差點,誰再來試試?指名讀同學點評
三、學習第4-6自然段
1、月亮慢慢西沉了,月亮的銀光透過窗子灑到蘇軾的床前,思念在心中叫他久久沒能入眠!仰望天空,他不禁?(埋怨)他是怎樣埋怨的?誰來當個小蘇軾?全班一起埋怨!
2、一般人贊美月亮,而蘇軾去埋怨月亮,這是為什么???
3、然而,他又轉(zhuǎn)念一想,
(1)(出示小黑板)自由讀指讀
(2)范讀齊讀:有人已經(jīng)走進了蘇軾的心中,有些還在門外徘徊,誰想走進去?
震撼了老師,老師還想聽聽你們優(yōu)美的聲音!
4、想到這,他的心情又發(fā)生了變化?(寬慰)于是,蘇軾低聲吟誦起來!齊讀
四、釋疑
1、到現(xiàn)在為止,這首詩的意思你懂了嗎?指名說
2、剛才提問的同學,你們的疑問解開了嗎?
五、知識拓展
1、讀《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六、作業(yè)
1、寫出反義詞
悲()離()陰()圓()
美()亮()遠()留()
2、比一比,再組詞
耍()賞()陪()偏()
要()嘗()倍()遍()
板書:
但愿人長久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qū)I(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