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的故事簡短語言闡述
推敲的故事簡短語言闡述
歷史上有很多關于推敲的故事,雖然簡短,卻能體現出詩人的執著。以下就是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推敲的故事簡短,希望大家喜歡!
推敲的故事簡短(一)
傳說,蘇東坡有個妹妹,叫蘇小妹,聰明伶俐,才思超過兄長。一次妹妹出題,要兄長在詩句中各加一動詞,完成“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蘇東坡依仗詩才,隨口道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豈知小妹不屑,譏之曰“下品”。蘇東坡不敢掉以輕心,思之再三,又吟出兩句:“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這次小妹稱可,但并不說好。東坡無奈,求蘇小妹作答。小妹給出:“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p>
【資料圖】
東坡思量良久,暗自佩服小妹才情?!拜p風”緩吹,“細柳”稍顯動態,“扶”字運用擬人手法,貼切地摹寫出和風輕吹細柳的情態?!皳u”、“舞”動態過猛,和“輕風”不符,也不能體現“細柳”的輕盈。“輕風”徐徐,若有若無,只有“扶”字才恰到好處地描繪出“輕風”徐來柳枝的柔美之態,與“輕”、“細”相宜,和諧自然。“映”、“隱”過于直白,音節也顯生硬。而“失”字,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風韻:恬靜的月亮已經輝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沒有白天那么顯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淡然失色了。
推敲的故事簡短(二)
賈島初次在京城里參加科舉考試。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說:“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遍_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決定不下來,便在驢背上吟誦,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勢來,看到的人都很驚訝。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兆尹(京城地方的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沖撞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部分,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
于是忽然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韓愈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詩句的事,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想得出神了,忘記了要回避。韓愈停下馬車思考了很久,對賈島說:“用‘敲’字好?!?/p>
于是兩人并排騎著馬和驢回家,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好幾天不舍得離開。滯留了數日談論作詩,韓愈因此跟普通老百姓賈島結為了好朋友。
推敲的故事簡短(三)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詩歌的代表作,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廣為人們傳誦。有家人藏有這首詩的詩稿,拿來一看,發現該句中的“綠”字,詩人一改再改。初云“到”,后圈去,注曰:“不好”;后改為“過”,復圈去;又改為“入”,旋改為“滿”,先后改了十多次,始定為“綠”。為什么呢?“綠”原為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色彩鮮明,喚起江南一片春色,喚起聯想,引起游子思歸的念頭,與下文的“明月照我還”密切呼應。
膾炙人口的《題西林壁》是大文豪蘇軾游廬山所作,歷來為人們所贊賞。但據《東坡志林》,第二句原為“到處看山山不同”,后來才改為“遠近高低各不同”。“到處看山”,不僅意思與第一句重復,而且語言平平,讀來乏味,改為“遠近高低”,既再現了廬山的特點,又代表了不同的角度,意蘊無疑豐富得多,詩意也更加濃厚。
推敲的故事簡短(四)
清代人褚人獲《堅瓠集》載:一天晚上,蘇東坡和黃庭堅和蘇小妹討論詩詞,小妹說:“輕風細柳,澹月梅花,中間要加一個字,成五言的對聯。”東坡說:“輕風搖細柳,澹月映梅花?!毙∶谜f:“好,但不夠好?!秉S庭堅說:“輕風舞細柳,澹月隱梅花。”“也不夠好。”小妹又說。
蘇東坡說:“那你說加上什么字才算好呢?”蘇小妹道:“輕風扶細柳,澹月失梅花?!睎|坡、黃庭堅拍著手說好。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推敲的故事簡短↓↓↓↓↓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