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刨宮產注意事項
孕婦刨宮產注意事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般剖宮產出現于無法經陰道分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順產,或者拒絕忍受順產疼痛的產婦。那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孕婦刨宮產注意事項
剖宮產是腹部手術的一種,可以想像一下,一個小嬰兒從子宮中分娩出,傷口該有多么的疼痛。這個時候為了能夠減少腹壁的張力,減輕刀口的痛感,應當采取斜坡臥位。不過因為實行的是全麻,因此在產婦剛下手術臺送回病房還尚未清醒的時候,要去枕平臥,并將頭轉向一側,方便口中的嘔吐物或分泌物排除,不被誤吸入氣管。
在術后3~6小時之后可以讓產婦吃一些米湯、面湯等流食,之后慢慢向雞蛋羹這類半流質過渡,一般在術后第三天就可以給予普食。因為新媽媽同時還肩負著哺乳的重任,因此要吃的營養豐富一些。術中有失血的,也要適當補充一些鐵劑,幫助生成血紅蛋白,防止貧血。
對于全麻的病人,醫生都會開出插導尿管的醫囑,方便在麻藥還沒有過勁兒的時候能夠將尿液導出。但是導尿管不可能一直保留著,一般在術后24小時就會拔出。這個時候就要鼓勵產婦自行排尿,不能下床的就直接在病床上用尿盆接尿。因為生產后泌尿系統發生變化的`關系,尿量會有明顯的增多,如果不能及時排出,容易引起尿潴留。
因為手術的關系,產婦都要臥床休養,運動量明顯下降,胃腸道的蠕動也大不如前,這種情況下很容易會出現便秘的情況。不過因為是剖宮產,所以不用像順產產婦那樣在產后12小時內就起床運動。可以適當推遲幾天,不過為了能夠利于排便,要給產婦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素、能刺激胃腸蠕動的食物,多喝水。便秘情況嚴重的,應當跟醫生說明情況,給予開塞露外用或是口服緩瀉劑。
如果產婦想咳嗽,要及時用雙手壓住傷口,同時采取平臥位,以免突然增大的壓力沖擊將傷口的縫線崩開。
為了能夠盡早恢復體力和體型,剖宮產的產婦也要盡早進行適當的運動。未拆線時可以先在床上做四肢的活動,慢慢地再下地行走。等到拆線之后,只要傷口不感覺疼痛,就要開始循序漸進、由弱漸強地進行產后健身操。
不要迷信以前老人們說的坐月子不能沾水的錯誤說法,她們這樣說,主要是擔心身體會著涼而落下病根。只要是做好了相關的準備工作,為了避免被細菌感染,更應當搞好個人衛生,該刷牙刷牙,該洗頭洗頭。
剖腹產前孕婦的心理準備
幾乎所有的準媽媽及其家屬在手術前都會出現明顯的心理變化。這是因為要采取產科手術的往往因產婦的情況起病急,痛苦大,并發癥多,致使病人對生與死的感受強烈,恐懼不安。
據調查,手術前60%的病人對手術存在疑慮;50%以上對手術非常恐懼;31%~38%擔心手術有損健康或危害生命;17%對麻醉存在恐懼;12%顧慮手術后疼痛、嘔吐,難以忍受。
手術前準媽媽最常見的心理反應是由于恐懼而引起的焦慮。隨著手術期的臨近,準媽媽的心理負擔日益加劇,產生既希望早日手術,又企圖放棄手術的復雜心理變化。
術前輕度焦慮,反映了準媽媽正常的心理適應能力,重度焦慮則對手術及其愈后不利。因此,應全面了解,正確引導和及時糾正這些異常的心理變化,有助于緩解準媽媽焦慮不安的情緒,增強其正常迎接新生命到來的信心。
剖腹產前需要哪些機體準備
良好的術前準備是提高準媽媽對手術的耐受力,降低術后并發癥的重要條件,機體準備主要有:1.糾正貧血和出血傾向;2.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3.改善營養狀況和低蛋白血癥;4.積極處理并發癥。
術前檢查術前要做一系列檢查,包括孕婦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既往病史、現在體檢結果、血型、肝功能、HIV病毒、丙肝、梅毒,以確定孕婦和胎兒的健康狀況。
剖腹產手術準備住院時間由醫生根據胎兒情況決定,按約定時間在手術前一天住院,以接受手術前的準備。術前測生命體征,聽胎心,胎心在120~160次/分為正常。
剖腹產要估計風險有多大
剖腹產前,大夫都會向家屬交待剖腹產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麻醉意外。
(2)子宮收縮乏力,術中出血過多,失血性休克,彌漫性血管內疑血,有可能需要輸血、宮腔填紗,甚至切除子宮。
(3)術中損傷周圍組織臟器,如輸尿管、膀胱、直腸等。
(4)術后腸粘連、腸梗陰,術后傷口感染、延期愈合。
(5)新生兒窒息,缺血缺氧性腦病。
(6)羊水栓塞、彌漫性血管內凝血。
(7)新生兒軟組織畸形、肺炎、濕肺。
(8)產后晚期出血。
(9)其他難以預料的異常情況。
上述風險的發生率很低,一般小于1%,但發生在個體身上,就是100%了,家屬和產婦要和醫生共同來承擔風險,而且要相信醫生會盡全力減少以上風險的發生,出現問題時也會盡全力搶救。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